单县:保护性耕作发展情况浅析

作者:菏泽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7日

  一、单县保护性耕作发展基本情况

  单县位于山东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全县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耕地120余万亩,人口100余万,辖22个乡镇(办事处),地属北温带黄河冲积平原,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3.9摄氏度,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

  近年来,单县在郭村镇葛庙村、莱河镇徐楼村建立了保护性耕作农机科技示范园,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单县农机局继续加大保护性耕作推广力度,全县保护性耕作种植面积达到40余万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在全县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单县保护性耕作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民群众的认识还不到位。受传统耕作模式的影响,农民群众对保护性耕作的技术特点、优势等还缺乏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在实际生产中,大量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给机械播种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群众不知如何进行播种,对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缺乏了解。

  2、县直各部门、各乡镇的协调配合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涉及到各乡镇政府、农业部门、农机部门以及政府和农机生产、经营等各个单位,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单单依靠任何一个单位都无法顺利开展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推广,而在当前形势下,还需要各部门进一步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县各级政府和领导要支持和重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3、资金投入及回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保护性耕作机具投资大、资金回收期长,这样就导致了农民在经营和投资农机时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大型拖拉机和免耕播种机等农机具缺乏,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直接应用。虽然农机补贴每年都在不断加大,但是补贴的比例没有加大,使农民在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时的积极性不高。因而,从保护性耕作长远、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讲,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有必要出台更多的促进保护性耕作发展的扶持政策。

  4、机手操作技术还需加强。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机的使用,要求农机手必须根据不同的机械构造、土壤结构、地质特点和墒情合理安排操作程序,根据不同的地块确定不同的作业速度。特别是在针对单县土质特点,沙地与淤地并存,在粘性比较大的地块作业肯定不能按照粘性较小的地块的作业速度进行耕作,否则一旦造成回土不及时或不彻底就可能造成烧种现象的出现,影响播种质量。因而,对保护性耕作农机手进行技术培训就显得特别的必要。

  三、关于做好单县保护性耕作的一些建议

  1、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广泛应用电视、报纸、宣传单页、乡镇和村庄的公告栏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新技术的宣传和推广,特别是通过农机科技示范园的影响,辐射周边,提高农民群众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扎实开展技术指导和咨询。

  2、加强与农机合作经营组织的合作。保护性耕作推广投资大、前期推广阶段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农机主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经营组织的协调配合,形成一种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促进保护性耕作的健康发展。

  3、政府需加大扶持力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农业、农机和乡镇政府等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因而,县农业部门有必要制定一套保护性耕作发展方案,明确各单位及乡镇政府的责任。

  4、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一方面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应重点向保护性耕作机具倾斜,进一步优化机械装备结构;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农民群众购买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保护性耕作农机具。

  5、抓好机手培训。各部门要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保护性耕作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农机手的操作技能和水平,毕竟他们才是参与保护性耕作的“第一人”,同时做好对免耕播种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检修服务和技术指导,为农民群众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新闻来源地址:

热门农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