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县: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邵珠山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1日

  今年“三秋”,定陶县农机局按照全市秋季农机化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努力提高玉米秸秆还田水平,全县完成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56万亩,还田率达96.4%,创历史最高。

  一、经验措施。

  1、强化宣传深入人心。定陶县农机局通过明白纸、宣传单、举办讲座、召开现场会、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宣传,给农民群众算经济账、生态账、防火账,使农民群众对秸秆还田能够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增产增效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调动了农民购买和使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具的积极性。

  2、强化组织引导。定陶县农机局成立了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将作业任务逐级下达各乡镇(办事处),并纳入乡镇农机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在各乡镇办事处农机科技示范园内,通过召开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现场会、作业机具演示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免费培训农机手1200余人次,引导他们广泛应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技术,在全县营造了一个普及应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技术的良好社会氛围。

  3、加大玉米收获机械补贴力度。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的有利时机,加大对玉米收获机械的补贴推广力度。今年,定陶县农机局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和上级有关政策,对玉米联合收获机做到“应补尽补”,凡申请购置玉米收获机者,可优先享受购置补贴政策。今年新补贴玉米收获机112余台、秸秆还田机36台,全县玉米收获机、秸秆还田机的保有量分别达到514台和1186台,为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提供了装备保障。

  4、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头作用。县农机局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作业中的龙头作用,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签订玉米机收作业合同,大力开展订单作业、跨区作业及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小麦播种“一条龙”作业等作业模式,有效提高了机械利用率。

  二、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中的误区

  1、碳氮比失调。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结果秸秆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解决办法:秸秆粉碎后,旋耕或耕地以前在粉碎的秸秆表面撒施氢铵50公斤或尿素20公斤,然后耕翻。

  2、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应使用大型秸秆粉碎机,因为大型秸秆粉碎机机器马力较大不仅粉碎的秸秆较碎,在旋耕时粉碎的秸秆与土壤搅和均匀,旋耕较深。

  3、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小麦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

  三、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注意事项

  1、尽早翻耕:机械收获玉米,秸秆粉碎后被均匀撒在田地之中,此时要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最好是边收边耕埋。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秸秆尽快翻入土壤,加快秸秆分解的速度,对于一年两季的地块可减少因秸秆隔离土壤造成下茬作物落干而死,影响出苗率;另一方面尽早翻耕还可以避免秸秆损失,粉碎后的秸秆未能及时翻入土壤,干燥后容易被风吹跑,秸秆扎堆还影响耕地,造成下茬作物出苗困难。

  2、足墒还田:秸秆分解依靠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微生物生存繁殖要有合适的土壤墒情。若土壤过干,会严重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减缓秸秆分解的速度。

  3、补充氮肥: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氮,才能完成腐化分解过程。如不增施化学氮肥,微生物必然会出现与下茬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氮素的现象,从而影响幼苗正常生长。所以,要按每100公斤玉米秸秆加10公斤碳酸氢铵的比例进行补肥,这样,可以避免下茬作物苗期缺氮发黄。

  四、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上的不足。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没有长期的效益观念,受传统耕作方式影响,习惯了“卫生田”,担心秸杆还田后影响小麦出苗,索性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清理到地头堰边,

   2、个别机手受利益驱动的影响,“快了萝卜不洗泥”,还田机作业速度相对较快,导致有些秸秆粉碎不够细,影响了还田质量。

  3、个别新机手未经过系统培训,特别是实际操作培训,技术不够娴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还田效果。

  4、传统玉米秸秆还田机本身的缺陷。传统玉米秸秆还田机粉碎后的玉米秸秆一般丝状粉碎,如果处理不好,在进行小麦机械播种的时候容易缠耧腿,影响播种。

  五、推广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建议

  1各级政府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对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工作的认识。采取召开现场演示会、农村喇叭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给环境和土壤带来的严重危害及秸秆还田产生的显著效益,切实提高农民对秸秆还田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进行秸秆还田的自觉性。

  2、在积极争取上级购机补贴项目的同时,加大地方财政补贴资金。希望在农机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补贴资金的同时,县、乡级财政及有条件的村,每年也应分别投入一部分专项资金对购买大中型拖拉机、秸秆还田及大型联合收割机的农民进行补贴,扩大补贴资金规模总量,促进补贴机具数量增加,特别是要积极引导扶持农民购买使用大型联合收割机,因为近几年生产的联合收割机在出厂时就配备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机收作业水平,又能够保证秸秆还田需要;

  3、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前将玉米秸秆还田目标任务分解至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同时积极引导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协会等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开展秸秆还田作业,提高秸秆还田面积。建议县、乡政府抽调有关部门成立联合督导组,采取分片督查、巡回督查、暗访督查等形式,对全县秸秆还田工作进行全方位巡查,及时通报各乡镇秸秆还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秸秆还田任务完成好的乡镇、办事处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对完成任务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给给予经济处罚。

  4、建议农机生产厂家对玉米秸秆还田机进行技术改进,使机械还田后的秸秆符合机械播种农艺要求。(邵珠山)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