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水泵迎来新一轮繁荣期

作者:中国农机总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5日

  nongjx导读:农用水泵主要指在农业生产、农村基础建设和农民生活取水过程中使用的通用机械产品。我国农用水泵作为小型农机产品的代表产品,已于2009年正式进入农机补贴申报目录,从2010年开始,以新界、大元等为代表的部分农用水泵知名品牌将正式进入农机补贴目录,此后几年,我国农用水泵行业发展形势较好,这也预示着农业水泵行业的发展将继续迎接新一轮繁荣期。
  
  近年来,我国农用水泵行业不但总销售收入在增长,而且行业技术水平也在显著提高,一些骨干企业采用了较先进的机械加工技术和装配工艺以及机械化装配生产线,实行装配流水作业和在线检测,生产效率和装配精度显著提高。根据农业机械协会对温岭农用水泵企业的实地调研,农用水泵的骨干企业——新界泵业、大元泵业等,在原有的生产工艺及生产线基础上,先后加大了加工技术与装备工艺的改进,使用业内先进的高速冲床加工、真空浸漆工艺等,使得企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农用水泵行业市场分散,集中度不高。究其因在于业内大部分企业为装配式家庭作坊企业,他们生产成本低,为了抢夺市场,企业间竞争还停留在简单的价格战层面上。价格大战导致行业竞争无序,无序的竞争带来市场分散。市场分散一方面造成厂点多而分散、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量级产品,生产过程的物耗和能耗较大,没有规模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导致行业企业研发资金投入不足,从产品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到售后服务各环节都无法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这种无序的竞争格局导致中国农用水泵行业长期以来始终没有形成合力,国际竞争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原因之一。
  
  行业集群效应凸现优势,但行业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产业集群通常指众多既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关系在地理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的集合。
  
  温岭地区是我国农用水泵的产业集群的聚中地。在该地区已经基本形成了产业集群的以下四大效应。
  
  集聚效应:温岭地区聚集了大量的水泵及相关企业,该地区农用水泵行业的人才、信息、供应商和客户形成集聚,这为集群内农用水泵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
  
  分工协作效应:温岭地区的农用水泵企业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分工协作的产业链,在这里有一半以上的企业专门生产水泵的各种配件,各种水泵、配件生产企业及各种协作厂商有数千家,涉及的产品有泵壳体铸造、冲件、机械加工、电容、轴承、机械密封件等,水泵的配件、协作件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从而降低了企业之间的制造交易成本,区域产业集群效应凸现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协同效应:温岭地区的农用水泵企业之间,既有相互竞争,更重要的是有基于资源共享和专业分工形成的协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从事农用水泵销售的各级经销商超过一半来自温岭地区,遍布全国的温岭籍经销商使得温岭地区的农用水泵企业更具竞争力。
  
  “区域品牌”效应:温岭地区农业水泵产业集群借助地域特征进行品牌宣传,树立起了农用水泵行业的“区域品牌”。“区域品牌”不但使每个企业都受益,而且比单个企业品牌更具有广泛持久的品牌效应。
  
  同时,业内也形成了一些知名产品品牌,如“新界”、“大元”等,他们有着良好的质量管理理念、重视质量管理,引进并实施了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产品质量较好、品牌信誉高。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由于我国农用水泵进入壁垒不高,行业内企业众多,发展良莠不齐。对于占大多数的中小型及家庭作坊企业来说,规模小、利润薄、产品质量意识不高,这些企业以装配为主,生产和测试条件均不高,处于“低、小、散”状态,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制造成本优势大,但整体技术能力不强
  
  在制造成本上,由于我国农用水泵制造业技术要求不高,很多生产环节都大量的使用人工,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业内集群协作化生产带来的低成本生产,使得农用水泵行业制造成本优势大。
  
  但在技术能力上,大多数本土企业研发资金长期投入不足、技术积累少、技术人才欠缺、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以致行业技术能力不强,整体上落后于国外水泵企业。在研发资金投入上,国外有些企业研发资金投入有的甚至高达10%。与这些国外知名企业相比,本土企业的投入相距甚远,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近年来研发资金投入不超过其销售收入的1%;只有如新界、大元这样的形成规模效应的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能达到销售收入的3%。在技术积累上,国外水泵企业有着丰富经验积累,如国际知名水泵企业格兰富泵业有着四五十多年的经验积累。而国内大多数农用水泵企业经验积累还不足二十年;在技术人才上及技术创新机制上,国外水泵企业大多已形成了一套良好、成熟的技术人才培养及技术创新模式,而国内大多数农用水泵企业还在为生存阶段,技术人才培养及技术创新还处在摸索发展中。
  
  行业准入制约、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近年来,国家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农用水泵技术,制造企业消化吸收后研发了许多新产品,同时国内农用水泵企业和科研院所也自主研发了一些新产品,但由于业内无新标准可循、节能环保政策限制以及国外市场准入资格等问题,以致许多新型农用水泵产品就难以取代现有产品,许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距离其产生的经济效应相去甚远,国内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开展研发活动的动力不足,影响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此外,我国农用水泵在管理水平上不高,亟待提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讲:
  
  一个方面,从行业管理的角度讲,我国农用水泵行业专门性的管理机构——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排灌机械分会已建立一定的农用水泵行业的各种行业标准和管理规范,但农用水泵行业企业众多,各级经销商遍布全国各主要乡镇,行业约束力有限。同时业内企业自律性也参差不齐,行业税赋存在不公平因素。制约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行业发展。
  
  另一方面,从企业自身管理的角度讲,经过多年的发展学习,规模以上农用水泵企业的管理水平来有了很大的提高,引进了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并从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企业引进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特别是一些骨干企业实行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引进了一些专业管理人才。但大多数中小型和家庭作坊式农用水泵企业还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简单的装配加低价格销售策略,影响了整体管理水平。
  
  总之,我国农用水泵行业发展形势较好,行业内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较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综合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但是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需要引起政府部门、协会组织和企业的足够重视,并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