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进“万捧”、收获颇丰,金秋一梦、谈笑风生。
紧张忙碌的“三秋”工作完美收官,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合作社等各类农业合作组织的“掌门人”都斩获成功、盆满钵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的‘三秋战役’是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打响的,接着是瓜地、棉田的旋耕,最后是水稻的收割;我从事的是旱地、水田‘两栖’农机作业,我今年为鱼台润农种子公司培育的500亩水稻良种大获成功,仅此一项就增收60多万元。”宏图农机合作社社长夏洪标第一个发言。
农机大户胡从彬抢过话茬讲:“抓住紧邻金乡边界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全面的优势,我首先开展了大豆的机械化收割,在当地收割大豆是一项冷门的农机作业,老百姓不在乎价格高低,图得是快速、省心,虽然大豆种植面积小,但机收的效益很好。我今年新买的‘绿蛤蟆’—约翰.迪尔拖拉机大显身手,派上了用场,耕、旋、犁、耙样样管,我没细算,我的一台收割机、两台拖拉机今年秋季至少能进项10万元……”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高谈阔论,纷纷表达丰收的喜悦、相互借鉴工作的经验,分享着成功的喜悦、憧憬着希望的来年。
厚积薄发、后来居上的润鲁农机合作社社长最后开腔:“你们的‘三秋’已鸣锣收金,而我的水稻收获激战正酣,李阁农场的水稻还得干3天,济宁中区还有300亩晚稻等我收割,再干5天才能结束秋收。”一贯为人谦和、作风低调的谢建科对收入讳莫如深、只字未提,可见其收入相当可观。
“三秋”期间,鱼台县农机局充分发挥农机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为全县的农机合作组织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努力引导农机合作组织科学发展、快速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做大做强,大力推动以农机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为“三农”发展贡献力量,竞展农机风采。(高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