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技站为农机化事业发展默默奉献的加油站

作者:太湖农机局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7日

    ——记基层农机站一名普通职工的一天

    一天的开始

    清晨,天才矇矇亮,张庆华师傅就翻身起床,准备为昨晚预约的朋师傅修理拖拉机。朋家距离镇上二十多里路程,朋师傅今年刚购入的CY-91A手扶拖拉机出现了毛病,为不影响朋师傅耕田,张师傅答应亲自去趟。

    简单洗漱之后,仔细收拾好工具、预备件,并思考一下有可能的故障情况,张师傅就熟练地驾起他的摩托车朝朋师傅家骑去。因为太早,小路被浓雾弥漫。加之前几天的暴雨,把本来就凹凸不平的乡间土路冲刷得更加泥泞和湿滑。由于长年累月在乡间服务,镇上通往各村的道路张师傅早已烂熟于心。

    经过40分钟的摸索,张师傅总算找到了目的地。此时,正好朋师傅家刚开门,朋师傅说,因故障不能启动,油头不响。张师傅初步断定是油泵或者是油嘴有问题,连水都来得及喝,就开始拆御那台手扶上的柴油机高压油管,再转动飞轮,看油泵压油情况,拆后一试,果然油泵不压油,是油泵芯套卡住了,经过拆、洗,油泵芯套,重新换上新机油后,再重新装油泵和转紧高压油管,转动飞轮几圈,喷、喷的油头响声就清脆地发出。朋师傅笑着说:“还是张师傅厉害,谢谢您了!”发动机运转很平稳,加速、减速、停车等一切完好如初,故障完全排除。临走时,张师傅还是有些不放心,耐心地叮嘱朋师傅,新机要勤换机油,加强保养,以免卡住芯套和磨损缸套及活塞。要按说明书使用,按时更换柴油滤芯和空气滤芯,注意油、水的添加。通过排除这个故障,朋师傅也学到一些检修技术,增长了知识,对张师傅的技术十分佩服,并连连感谢。

    正式上班

    从朋师傅家骑车回家,草草吃过早饭,张师傅就来到离家五六里地的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上班。

    5月份,正值当地的单季稻机耕、机播、机插的大忙季节,农事十分繁忙。由于近几年,国家在镇上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整理了1.5万亩土地,机耕路、水渠、 平田,一概按规划整理到位,这不仅为广泛使用农机具开辟了空间,也为临近乡镇的农民使用新式农机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当地农民购机十分活跃和普遍。农机站的工作就更加繁忙。站里一共就四位职工,每天不仅要接待群众的购机补贴申请和办理,随时还要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每天还要到机插秧示范田或机育秧田巡视秧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科学数据,总结育插秧经验,并到机插秧现场传授技术和帮助排除小故障。


    虽然每天都这样辛苦地忙碌着,但一想到这是在为农民办实事,每天的辛苦正逐步改变农村的经济面貌,每位农技员内心还是不断升腾起些许成就感,就都感到十分的高兴。

    农技员们忙而不乱,热情服务,尽心尽力,团结协作。到了农机站,八点还缺五分钟,张师傅刚开门,便陆续有附近百姓前来办理补贴机具手续。同事们,按部就班,扫描、拍照、归档、上传资料,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两个、五个、七个、九个,四十分钟就为他们办好了。刚把补贴的事办毕,徐桥片的农户宋长木师傅就打来电话,询问张庆华师傅,新手扶不分离咋解决,张师傅告诉他,迅速将动力机熄火,挂上档,把离合器手柄放在“离”位置上,转动飞轮,看下桥轮子动不动,如动,就说明分离杠杆螺母松了,应分别拧紧三个分离调整螺母,且要松紧度调一致,不能多调,直到转动飞轮,下桥轮不动为止;之后,调紧三个调整固定螺母即可;最后,再将离合器手柄放在“合”的位置,转动飞轮,看下桥轮动不动,以防调整过多……;宋长木师傅按张庆华师傅的办法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正在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时,又接到大石片的卓生发师傅打来电话,询问151的驱动轮夹头哪里能配到,张庆华立即胸有成竹地告诉他,那种配件本镇诚信农机服务部可以买到。


    农技员们办事有的放矢,攻坚克难。按计划,今天女同志小李在办公室办理接待群众业务,张师傅等其余三位一起骑车下乡巡秧和推广机插秧技术。炎炎烈日,加上田野里水汽闷热,一个个晒得红黑红黑,脸上全是汗珠,不一会,衣服全被汗水湿透了,但大家一想到:今年全镇的百姓对机插秧的技术热情高涨,高速八行插秧机及手扶式六行插秧机一下子就购了6部,这对他们多年的机插秧推广是一个很好的回报,大家顾不上天热,干劲十足地前行。尽管人人甩了一身子稀泥,个个看上去都不那么雅观,但是他们与机手们的交流还是十分融洽和投入;机手们担心不会使用,他们一个个手把手教机手们上机操作,并为机手及时解决插秧机卡石子漏插的难题,机手们非常愿意听农技员们的意见,并欢迎农技员们常来他们的示范田指导技术。


    接近中午时分,农技员们应刘小保(机插大户)师傅之邀,在他家吃过便饭,稍稍休息约1个小时后,就前往下一站(相距约15公里)的大石片一个包田大户(方胜师傅)机育秧示范基地,从事机育秧技术指导,方胜师傅今年包了400多亩,由于当地农民外出务工多,劳力少,一次插不了那么多秧,因此秧得分批育,他今年是第一次搞机育秧,心理没底,就约农技员们去……,对于农技员们的按时到来,方师傅十分高兴而热情,在他的田里详细讲解了旋耕、平田、起沟、放秧盘、浇稀泥糊,匀撒稻种、补边、踏谷、覆膜,一一祥尽,面面俱到;农技员们讲累了,方胜师傅还意犹未尽……。临走时,他们各自互留了电话号码,以便时常联系;直到下午六点时分,太阳明显西斜,农技员们一行才开始往回赶。

    下  班

    下午约六点四十分,张庆华师傅才赶回家,吃过晚饭,看过新闻,张师傅准备整理 一下当天的工作日志,看有没有解决不完善或工作上疏漏之处,好第二天改进;刚落笔;就有大石岭村的百姓陈贵奇老爷爷打来电话,说他家吃水泵坏了,70多岁自己和读初二的孙子在家,需上门服务,请务必明天早晨前来修理,否则他家就吃不上水了,张庆华师傅很关心地说:“请老爷爷不要着急,明天早晨勿外出,我明天早晨带工具过去……”

    夜已渐深了,张庆华师傅累得早就想睡了。

    改革开放后,近几十年来,中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得益于广大干群的积极宣导,使得改革开放的思想深入人心,得益于科教兴国国策的落实,更得益于千千万万个像张庆华师傅那样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长期在基层为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广新型农机具、新技术,为农民增收致富,而忘我地工作和默默地奉献者。
 

新闻来源地址:

热门农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