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现代“割稻客”“铁马”走南北

作者:温岭市  作者:刘振清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9日

  眼下正是晚稻收割季节,在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中,各式各样的收割机在田间穿梭着。记者在田间采访时注意到,活跃在温岭及周边的收割机,多数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割稻客”。

  45岁的魏留义来自河南省汝南县和孝镇,他和妻子吴冬梅有11年的专业收割经验,是一对地地道道的“割稻客”。每年5月,他们先在江苏割麦子,然后回河南和内蒙古等地收获麦子;云南、广西等地进入早稻收获季节后,他们就驾车将收割机运到那里;一个月后,又长途跋涉,将机器运到东北;收割完东北稻谷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江浙……“一年四季,大半年在全国各地辗转,近半年时间在外收割。”魏留义说。

  魏留义开的是久保田牌PRO688Q全喂入式收割机,这种机器作业效率高、脱粒清选能力强,收割一亩正常生长的晚稻,只需二十几分钟时间,每亩收费120元。一些被风吹倒了的稻谷,收割作业难度大,有的机手由于机器和操作经验等原因,收割不是很完整,稻谷损失较大,农民不愿叫那些人收割。魏留义和他的老乡团队,凭着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好机器,能较好收割倒伏稻,虽然有时价格高达每亩300元,但农民也还是愿意请他们来干。

  今年是魏留义第三年到温岭收割晚稻,他们的队伍有8台收割机,一对夫妻负责一台收割机。每年稻熟季节,他们就像一群候鸟,开着“铁马”走南闯北,哪里稻谷成熟就奔向哪里。为看管机器和节省费用,他们都将车停在大溪镇潘郎街上,晚上就睡在狭窄的汽车驾驶室里。

    魏留义在温岭收割的时候,记者跟随其数天,用镜头记录下了“割稻客”的工作和生活。 (《温岭日报》第四版本网记者刘振清摄影报道)

“割稻客”魏留义驾驶收割机在田间作业。

田间虫子多,一只小虫飞进了魏留义的眼睛。

收割前,吴冬梅手持GPS定位仪测量稻田面积。


 转场过沟渠时,收割机有时全身倾仰45°,但魏留义应对自如

 


收工后,夫妻俩在路边排档洗个脸、吃碗馄饨。

夜晚,魏留义把车停在路边,驾驶室就是他们的家 

新闻来源地址:

热门农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