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记者来到山东省日照市农机局采访,正赶上市农机局召开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关于农机“安居工程”的座谈会。会上,五莲县华玉农机合作社、东港区克胜农机合作社、岚山区碑廓金玫农机合作社等几家合作社的理事长(社长)对记者说:“当初,合作社成立后发展很顺利,就是有一条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没有农机存放场所。大多数农机具以院舍为‘家’,大型农机具基本常年露天停放,受到日晒雨淋而‘毁容短命’,加上得不到统一保养、维修,这些问题进一步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
农机存放难成了合作社发展瓶颈
会后,记者随着理事长班华来到五莲县于里镇华玉农机专业合作社采访,一名技术员在农机具大棚里正忙着检修合作社的150台各种机械并为这些机器作保养,以备过冬。班华指着新建不久的大棚告诉记者:“这是今年市农机局开始实施农机‘安居工程’,拿到农村建设用地批件后建成的。”
2007年,理事长班华发起成立了华玉农机专业合作社,于里沟村及附近村的共53个农机散户,陆续入社。合作社现有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等现代化农机设备150台,可为周边群众提供耕耙播收一条龙服务,年经营收入180万元。如今,华玉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跟周边20多个村庄签约。
前几年,因没有农机存放场所,农机基本都是存放在社员家里,但是这样的存放方式弊端很多。现在,为农机专门盖房子的社员为少数,一般都是直接停放在院子里,经受日晒雨淋,行家人都知道,这会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对于拥有2台以上大件农机的社员来说,几十平方米的院子根本放不下,非要放下的话,人的活动空间就很小。直接停放在院子里,农机具的安全性也很低,防偷盗能力差,防火性也比较差。于是,社员纷纷向班华反映这一问题,他也很无奈,因为他曾经为此做了很多努力,但都未果。
班华说,合作社曾经打算在耕地上盖几间厂房,但是村主任说这属于违章建筑,肯定会被拆除;也曾经打算在村里买几个废弃的院子,但是东一处,西一处,连不成片,农机根本无法实现集中存放。2010年,班华到镇上去反映合作社想建厂房的想法,当时分管农业的副镇长表示,非常理解他的难处,不过土地确实不好批。于里镇农机站站长告诉记者,对于华玉农机专业合作社申请盖厂房的问题,镇政府很重视,在耕地上盖厂房确实是国家不允许,镇领导也在想办法,但在农机局实施“安居工程”之前,没有想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村民安玉丰说:“自从加入合作社,我每年麦收比以往单干要多赚40%。以前大伙儿最头疼的就是农机存放问题,我和另外几个社员都打算再买几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考虑到没地方存放,也就作罢了。”
“当时连办公室也是租赁来的,农机存放在社员家里。其实只要有个四五亩地的地方,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班华说。
探索解决用地难以解后顾之忧
市农机局副局长辛公说:“接到许多合作社理事长诉求机具存放难的现实问题后,市农机部门将解决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事宜纳入工作日程,开始实施农机‘安居工程’。”
2011年8月,日照市农机局组成调研组,对全市农机合作社机具库建设用地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到,截至2011年6月底,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共92家,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245台,联合收获机918台,配套机具3857台。平均每个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含式联合收割机)23台套以上。据测算,1台套大中型拖拉机和配套机具需库棚30平方米左右,全市农机合作社共需机具库棚64890平方米。而全市农机合作社机具棚总面积仅有3900平方米,仅占需求数的6%,平均每个合作社只能存放1台套机具。94%的农业机械长期被放置在院外和路边,不仅锈蚀严重,降低使用寿命,而且占用道路,影响村容村貌,阻碍交通,被盗、人为破坏和交通、安全事故时常发生,乡村邻里多有怨言。尽快建设机具棚,解决机具存放的问题成为合作社和当地村民强烈愿望。调研中,日照市农机局了解到,农机合作社之所以存在配套设施不足、机具棚建设滞后等问题,除建造资金不足外,主要原因在于国土部门未将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列入政府土地使用规划,机具棚、维修车间、办公室等设施建设用地难以审批。
摸清问题根源后,日照市农机局及时向市政府提报了《关于加快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库建设的报告》,提请市政府出台政策,将农机合作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棚建设用地问题,日照市副市长刘西良对报告作出了批示。此后,市农机局又积极协调市国土部门,由市国土部门向市政府提报《关于加快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棚建设的意见》,将农机农具用地纳入到设施农业附属设施用地范围,解决合作社用地总体规划问题。辛副局长说:“刘西良副市长很重视农机库棚建设用地这个问题,要求市农机部门与国土部门做好协调配合,解决农机停放棚用地问题。之后,刘西良副市长亲自到部分农机合作社进行调研,多次调度落实情况。”
在农机、国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市陆续解决了大部分农机合作社建设农机停放棚用地问题。
岚山区碑廓镇金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农业部表彰的“600家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社长李光成说:“受益于市农机‘安居工程’,金玫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新建改建办公室11间,扩建农机车库4间、配件库和维修间2间,硬化场地2080平方米,购置玉米秸秆还田机2台,深松机2台,拖拉机2台,玉米播种机3台,组织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和农机设备技术培训。合作社通过增加机械作业规模,提高维修和养护能力,年增加收入48万元,年增加收益2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