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县:农机化质量监管情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赵建刚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8日

  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定陶县农机装备持续增加,农机结构进一步优化。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机化质量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农机质量投诉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全县农机质量监管工作顺利开展。根据市修配站安排,定陶县农机局对全县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总结如下:

  一、定陶县农机化质量监管工作现状

  截止2013年,定陶县农机总动力达到86.5万千瓦,其中拥有动力机械8934台、收获机械2046台、各类配套机具22972台,农机化保持了稳步健康的发展势头。为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今年,县农机局开展了以农机维修点、农机生产经营企业为基础,以补贴机具为重点的农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活动期间共出动农机打假人员50人次,印发宣传材料2000余份,举办现场咨询5场次,接待咨询群众1000余人次,检查农机维修点58家,农机经销商4家。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切实维护了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农机质量监管工作主要成效和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机质量监管,县农机局做到机构明确、责任到人。制定了农机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从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要求等方面对打假工作进行部署。由于全县农机系统上下思想重视、认识到位,为深入做好农机产品质量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开展农机打假活动。县农机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形式,宣传农机法律法规;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和农机打假“夏季百日行动”积极开展了农机普法下乡和现场咨询活动,普及农机识假辨假和科学使用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能力;加强与质检、工商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定期开展农机打假专项检查,加大对农机市场的监管力度;通过“三下乡”、“阳光工程”培训、“三夏”“三秋”现场演示会等活动,积极开展了农机技术培训,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

  (三)开展补贴农机具质量专项调查。县农机局在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后,定期对国家补贴机具质量进行逐一调查。调查期间,调查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机具的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及售后服务等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取得了可靠数据,同时对玉米联合收获机及一些大型农机具进行走访,听取并记录用户对机具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对汇总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农机生产厂家,为提高农机具的质量改进提供可靠资料。

  (四)加强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农机维修质量。以农机维修行业行政许可为抓手,强化农机维修点的行政许可与监管。以“维修技术合格证”换发为契机,结合每年开展的“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对全县农机维修点进行清理、建档,对不符合许可资质要求,达不到开业标准要求的维修点予以取缔。

  三、农机质量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这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和《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只赋予农机部门质量监督权而没有赋予行政处罚权,从而使这些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农机部门单独执法缺少力度,在日常监管,特别是重要农时季节的打假中,没有质检、工商等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工作开展非常困难。

  (二)农机维修点存在维修业务萎缩、人员老化、专业人才缺乏问题。由于土地征用等原因,部分乡镇农田面积萎缩较快,直接导致农机维修点维修业务严重萎缩,整体行业不景气;农机维修行业人员老化,由于收入等原因年青人从事农机维修行业的很少,专业人才更是缺乏。

  (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近几年,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农机质量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办公设备等,远不适应工作需要。影响农机维修执法、质量投诉现场调查取证等工作的开展,难以完成在农机化质量工作中所肩负的职责。

  (四)经费严重不足。一是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投诉和打假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二是缺培训经费。从事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标准贯彻执行等各方面的人员,普遍存在质量意识淡薄、专业水平低,急需开展人才培训,但由于经费严重不足,人才培训艰难,严重影响农机质量监管工作进程。

  四、几点建议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机消费者认知度。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国家《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农机三包规定》和《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提高消费者的法制意识。同时,要开展好“放心农机下乡”活动和“3.15”农机质量宣传咨询活动,营造农机投诉打假的强大声势,增强生产者、销售者的依法生产和经营意识。

  (二)要加强农机质量监督投诉体系建设。按照农业部《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基层投诉监督体系建设,指导和协调监督投诉工作,进一步完善县级农机投诉监督工作制度,开发网上投诉业务受理系统;加强体系和队伍建设,建立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投诉监督工作,及时、有效、规范地开展农机投诉监督工作。

  (三)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的政策扶持。农机维修网点普遍存在业务萎缩、人员老化、专业人才缺乏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引导维修行业兼并重组,壮大维修行业规模;同时出台政策,对专业人才到农机维修行业自主创业的予以一定补助,进一步提高维修行业的维修服务能力。(赵建刚)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