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体情况
为切实做好今年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确保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的,东明县农机服务中心从组织上高度重视、从程序上严格操作,并结合本县实际相继制定了《东明县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东明县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及报名办法》、《东明县2013年农机具报废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确定优先补贴机型、补贴对象等,并积极认真贯彻实施,把补贴工作抓好、抓细、抓实。
今年,东明县获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农机报废补贴资金共1560万元,带动农民自筹资金3748万元,新增农机固定资产5308万元,补贴农机具1928台套,直接受益农户1004户。补贴机具已全部送到农民手中,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为保证今年的三夏、三秋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和农机报废补贴资金指标下达东明县后,农机服务中心及时向县政府汇报,得到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此,县政府成立了东明县购机补贴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人大、政协、政府办公室、纪检组、财政局、农机中心、农办、农业局、水利局、林业中心、畜牧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农机中心具体负责,由县纪检组、财政局负责全程监督参与,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建立“谁办理、谁负责,谁核实、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农机补贴的影响力
为了切实做好购机补贴政策宣传工作,我们在全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一是在全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会议上进行布置,印发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宣传资料。二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在东明县电视台下发通告。三是以送科技、政策法规、信息“三下乡”活动为契机,与农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做好这项政策的宣传工作。通过大力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民购机积极性。
(三)公开信息,规范操作,严格程序,抓好落实
严明补贴纪律,严格按照国务院“三个禁止”、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四项制度”、农业部规定的“八个不得”及我省“21条”的要求,实行阳光操作。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公示,在补贴机具监管上,严格执行《山东省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进行规范操作:一是对购机对象严格把关,二是严格程序,三是农民自主购机。同时县乡两级农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上门查看了解机具使用情况,了解购机户对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的意见,并与经销商做好沟通和协调。
(四)加强监督管理,搞好便民服务
加强对补贴机具质量调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对机具质量进行检查,落实质量监督责任,做到日常监督检查到位。督促供货方提供合格机具,搞好售后服务,为购机者提供技术、信息等服务,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县农机监理人员到机具发放点现场办公,核发牌证手续,方便了广大农机手。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安排专人受理农民投诉,对投诉举报的问题和线索,做到凡报必查、一查到底。对于农民投诉多、服务不到位、产品质量差、以及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产销企业,一经查实,建议取消其补贴资格。
(五)做好监督检查、加大监管力度
落实监督检查责任制,实行“谁核查、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成立廉政风险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廉政风险及防控措施。组成了有财政、纪检、农机参与的检查小组,对全年补贴的机具进行全部核查,一是采取入户逐台核实的方式进行检查,重点是补贴额高、购买数量较多的机具;二是以打电话询问的方式进行核查。通过检查,用户实际购买的机具与农机购置补贴供货确认表有关内容全部一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全面推进和发展,有力地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补贴机具价格较高。部分地方存在同款产品,享受补贴的价格就高,不享受补贴的价格就低的现象,使本就有限的补贴空间被挤压。虽然从2011年增加了购机户询价、议价环节,但是由于双方的不对等,属卖方市场,一旦经销商定价后,农民很难改变。
(二)实施农机补贴政策程序多、时间紧张。实施补贴政策时,经报名、公示后,才能打印、签订协议、喷号、购机。一系列手续下来,所需时间太长,基本已到农忙季节,造成农民筹措资金困难,而且未经培训,就仓促上阵作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械的使用效果。
(三)售后指导服务工作跟不上。由于购机补贴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把好补贴机具选型关、质量调查监督补贴资金发放关,做好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任务很重,特别在销售旺季,既要保证货源,又要及时供货,更要服务到位,做到指标额度、产品型号、规格配置不走样,产品质量、市场价格不走样,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售后服务跟不上,只有承诺,没有服务,引起用户不满意,导致矛盾发生,有些产品售后培训没有跟上,农民不熟悉新机具操作规程,易出现农机事故,农民意见较大等等。
(四)补贴资金规模少,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在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方面,补贴资金总量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配套扶持政策不健全,示范推广与技术培训、安全监管、基础设施等投入不足,扶持力不够,严重影响了新技术和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四、几点建议
(一)立足本地实际,突出补贴重点。对适应当地农业发展需要,急需政府引导推广的先进适用、关键生产环节机具,加大补贴力度。要及时确立农机化发展重点,通过正确引导农民购机,确保机具增长结构的合理性。着力加大玉米机收、小麦免耕播种、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推广力度;努力突破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适度发展设施农业机械,以农机化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
(二)加快补贴实施进度。尽早安排补贴计划,加快实施,给农民筹集资金及进行技术培训预留出充足的时间;进一步简化程序,使农民尽快的签好购机补贴协议,在“三夏”、“三秋”前领到机具,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培训,从而熟练使用所购机械,取得良好的效益。
(三)加强对购机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要结合当前农机发展趋势,运用现有农机培训学校、农机技术推广站等机构的场所、人员,组织农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以增强广大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提高从业人员的维修、操作技能,确保为农机化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经销商进一步加强对购机农民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操作使用,懂保养、会调试,能够排除简单故障,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四)强化对农机经销机构的监督。督促他们进一步做好补贴机具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每名购机农民都能及时、快捷的享受到便民服务,切实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达到惠农、强农、助农、护农的良好效果。
(五)加强监督管理。农机部门要和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购机群众购买的补贴机具在不需要的时候发生买卖时,在没有法律、法规约束的前提下,收取一定比例的押金。通过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广泛接受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