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海市各级农机主管部门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农机购置补贴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工作程序,规范操作,层层把关,采取多种措施,不折不扣地把国家和自治区强农惠农资金落到实处,积极调动农民购买农机的热情,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今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六大亮点:
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效应全面显现。购机补贴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有效扩大了农村需求,提升了农机化装备水平,拉动了农机化持续快速发展。今年,自治区下达我市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00万元。我市于5月2日开始受理2013年度农机购置补贴申请,据统计,截止10月30日,全市共完成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任务1146.61万元,占国家安排资金的95.55%,共补贴各类机具6176台,受益农户达1900户,拉动农民投入3000多万元购买补贴机具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为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打下了坚实基础。农机补贴政策在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效新型农业机械的注入大大优化了农机配置,提高了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推动了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二是制定方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农机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北海市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方案》(桂农机[2013]10号),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切实搞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积极推广乘坐式水稻插秧机、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等先进适用农机,优化了我市农业机械装备结构,让更多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并成立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机构,对实施补贴政策进行具体指导和督查。市农机局还与合浦县农机局签订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责任书》,明确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确保完成2013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任务。
三是阳光操作,高效推进。我市农机购置补贴受理工作在市、县政务服务中心统一办理,置于行政监察系统和电子监察系统双重监察下,坚持“公开、透明、阳光作业、便民高效”的工作宗旨,突出重点,主动公开,通过政务中心服务窗口和政府门户网站、北海市农机化信息网等多个渠道,把需要公开的政策规定、措施办法、受理电话、举报电话、补贴对象公示等在更大的范围,以更加快捷的形式,及时、全面地向群众和社会公开,让农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使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规范、便捷、廉洁、高效,同时也加强了对补贴工作的监督。
四是加强示范,结合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加大补贴政策宣传力度。为了加大宣传力度,把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扩大购机补贴工作的影响力,市、县农机部门以组织现场演示会、农机科技下乡等形式,重点推广水稻工厂化无土育秧、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甘蔗种植机械化和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技术,力争农机化技术指导全覆盖,确保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同时结合农机新技术推广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力度。今年以来,共举办水稻工厂化无土育秧、水稻插秧机、甘蔗种植机、花生种植机、花生收获机、玉米收获机、蔬菜精密播种机等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现场演示会7场,让群众在示范中领略到现代农业机械带来的活力和魅力,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激发广大群众的购机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是加强监督,加大补贴机具核查工作。市农机局成立了补贴机具督查组开展全市范围补贴政策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重点监督落实政策实施及主要工作的开展情况,今年受理的补贴机具按100%核查制度进行了全面核查,确保补贴政策实施的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进行。每月的10号、20号、30号这三天,我们都在市城区选择一个乡镇设点开展补贴机具定点核查工作,方便附近群众。同时建立调查问卷,了解农户对补贴工作及补贴机具的相关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农户反应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六是机补助力,服务收入成“亮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不仅降低了农民的购机成本,而且帮助农民找到了新的致富之路,大大促进了农机服务业的发展。有效地激发了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和广大农民投资购买农机的热情。在入户核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个农民掏15.6万元购买1辆904型的大型拖拉机后获得国家补贴3.5万元,自治区补贴1.05万元,实际购买支出仅11.05万元,补贴资金占机具总价的29.17%。该拖拉机除了自己种地使用外,每年帮其他农户犁耙地上千亩,每亩耕作费80元,燃油成本40元/亩,收入40元/亩,年耕作服务收入4万元。先进农机不仅使农民的劳作更有尊严、更愉快,还成为增收致富的好帮手,提高了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