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灭茬机是近年来研制推广的秸秆还田新机具,因其刀轴旋转方向与拖拉机驱动轮旋转方向相反,故称之为反转灭茬机。在反转灭茬机作业时,弯刀从土壤底层将秸秆和泥土一块挖起,并从刀轴和罩壳间隙向后方抛去,经挡草栅栏分离后,绝大部分秸秆在栅栏下方落地,被切碎的土壤通过栅栏碰到罩壳后覆盖在秸秆上,从而达到还田灭茬的目的。由于反转灭茬机刀轴旋转一周,泥土和秸秆有四分之三的拌合空间和时间,从而保证了秸秆充分覆埋。同时,土块按上粗下细的顺序依次覆盖在留茬上,分层显著,透气性较好,并且不扰土层、满足农艺要求。反转灭茬机碎土深度一般在12厘米以上,秸秆覆盖率在85%以上。而正转灭茬机受到旋转方向及结构的限制,秸秆覆盖率仅为50%左右,达不到灭茬还田的效果。
目前,该县拥有大中型拖拉机约1100台,其中75马力以上约300台。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秸秆旋耕、还田机具1200多台。其中,旋耕机900多台,正转灭茬机约240台、反转灭茬机约10台、水田埋茬秸秆还田机约50台。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影响反转灭茬机推广使用的主要因素有六个方面:一是农民对秸秆机械化还田认识不足。由于秸秆降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在连续3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农民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而对秸秆还田优越性认识不足。二是反转灭茬机作业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反转灭茬机刀轴旋转方向与拖拉机前进方向相反,驱动阻力大,因而作业速度较慢、能耗较高、亩均作业成本相对较高。据试验,反转灭茬机作业成本比常规旋耕机成本高8—12元/亩,比正转灭茬机高8—10元/亩,农民觉得不合算。三是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不高。部分老旧联合收割机动力不足,刀轴转速慢(正常2400—3000转/分),秸秆切碎效果不好;少数机手为降低作业成本,收割留茬过高(正常≤15厘米),少装切碎刀片(切碎装置刀片一般16—24片,收割机配备切碎机纹齿甩刀20把、纹齿固定刀30把),导致秸秆切碎长度过长(正常<10厘米)、抛撒不匀,影响秸秆还田效果。四是反转灭茬机需配套的拖拉机动力较大。由于反转灭茬机作业阻力较大,因而须配套的拖拉机动力相应较大。而100马力以上拖拉机的价格比正常旋耕机配套的80马力拖拉机的价格高1万多元,影响农民购买积极性。五是直播稻秸秆还田难度较大。据测算,直播稻亩均草量比机插秧多30%左右(机插秧秸秆约300—350千克/亩,直播水稻秸秆约400—480千克/亩)。较大的草量,加之收割时秸秆切碎抛撒效果不好,导致秸秆覆盖率降低,影响秸秆机械化还田效果。六是水稻机插秧对秸秆还田质量要求较高。水稻机插秧要求土地平整、秸秆切碎较短、抛撒均匀、浸泡软化较好、不飘浮,对小麦收割和秸秆旋耕还田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会出现秸秆将直接影响机插秧质量和秧苗生长的情况。
针对反转灭茬机的性能特点和当前秸秆机械化还田存在的问题,就加快推广使用反转灭茬机,该县农机部门提出了以下对策:一是强制安装使用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秸秆切碎抛撒是实施秸秆全量机械化还田的前提条件,联合收割机作业时,必须强制安装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留茬高度在15厘米以下,秸秆切碎长度在5厘米左右。否则,不得进行收割作业。二是实行购机奖励政策。由于秸秆反转灭茬机价格比旋耕机或正转灭茬机高1200元左右,而且与之配套的大马力拖拉机价格较高。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才能激发农民购机热情。如县财政对当年新购置或更换反转灭茬机的农机合作社予以奖励(作业幅宽在1.8米以上);有条件的镇也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新购置反转灭茬机的,必须同时购置80马力以上拖拉机;如需更换的,必须已经拥有70马力以上拖拉机。三是强化秸秆还田项目管理和作业补助。强化“省级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实施与管理。项目实施范围内,全面推广使用秸秆反转灭茬机作业。对没有按规定作业的农机合作社或农机手,取消秸秆还田作业补助资金。项目实施区域内作业的,用项目资金每亩补贴10元;其他区域作业的,由县、镇每亩各补5元。四是加强秸秆还田集成技术推广与应用。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有关秸秆机械化还田政策、优越性和秸秆还田的技术要点,营造浓烈的舆论氛围,切实提高广大农户的认识。通过召开座谈会、现场演示观摩会等多种有效形式,把秸秆还田和与之配套的集成技术送到农民和农机手中;大力示范推广市场上成熟的、技术含量高的秸秆还田机具;加强对农机操作手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