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枣庄市以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省、市项目为契机,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保护性耕作新技术、新机具,实现了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双提高”。全市共完成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92.9万亩,覆盖率达到40%。
一是强化示范宣传引导。通过召开现场会、演示会、组织观摩活动、媒体宣传、科技下乡等多形式,做好示范宣传引导工作,扩大影响,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主动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意识明显增强。今年全市共举办技术培训班91次,培训技术人员2538人(次),召开现场观摩会、演示会80次,媒体宣传86次,发放宣传资料18.7万份,培训农民2万人次。
二是扎实开展对比试验。扎实开展保护性耕作小麦示范基地对比测试、机械破茬玉米标准化直播技术试验对比和保护性耕作五种作业方式试验对比工作,获取了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第一手资料,为扎实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更好更快地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市领导科学决策和政策支持提供了可靠依据。
三是实施项目带动。通过实施两处省级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效果十分显著,示范区内小麦玉米机收秸秆还田覆盖率达到100%,保护性播种覆盖率达到100%。市级财政列支1000万元资金,在全市建立了35个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奖补示范乡镇,带动区(市)财政投入购机、作业补贴资金达到1200万元,确保了示范乡镇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率达到85%以上,带动全市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面积达到了182万亩。今年共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850万元,更新小麦秸秆切碎还田机2223台,推广玉米收获机600余台、深松机220余台、免耕播种机60余台,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到2344台;玉米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到8533台,其它保护性耕作机具保有量达到1.6万台。
四是强化技术指导。全市积极推广应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械深耕(松)整地—小麦精少量播种”两条作业技术路线。积极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观摩研讨和测产活动,市局组织区(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在农业和科技部门的支持下,完成了对全市保护性耕作小麦与传统耕作小麦的对比测产工作,平均亩产达到了539.9公斤,比传统种植每亩多增产40.7公斤,增幅为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