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秋收秋种的农忙时节,一些地方的村干部向记者反映,为了禁烧秸秆,全体村干部集体出动,每天24小时在村里值守,一不留神,仍然可能出现偷烧、偷抛的“漏网之鱼”,工作压力真是不小。但是在姜堰市河垛村,村干部们却告诉记者,由于推广机械化还田和秸秆综合利用,他们的禁烧工作不费力。
在村里走访一圈,记者看到,一台台农机具正在忙碌地进行收割和秸秆还田,由于大量使用农用机械,村民显得比较悠闲。村民于甫珍今年新购置了一台播种机,实现了机械化耕种,“原本需要几天才能忙完的农活,现在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了,不仅省时省力,而且把原本很烦人的秸秆切碎了直接还田,不用焚烧秸秆了。”
河垛村村委会主任张来林告诉记者,村里1580亩耕地,今年实行机械化耕作的面积超过八成,“80%的秸秆全量还田,剩下的20%则采取‘堆肥一点,出售一点,自家留用一点’,全部消化掉了。”过去,大量人力花费在对秸秆焚烧严防死守上,所有村干部一到禁烧期就神经紧绷,现在,村民的秸秆有了去处,乱烧乱抛现象不见了,村干部的压力也减轻了。
泰州市农委副主任邱江认为,河垛村推广农机化的做法,不仅改变了农民传统的耕作模式,更改变了他们的发展理念,让农民从内心深处不想去焚烧秸秆、乱抛秸秆,可以说是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