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农业及农机化事业发展进程中,农机科技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专业技术素质,提升综合农机化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动新农村建设高效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巨野县在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以国务院及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为指针,全面实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创新机制”的原则,紧紧围绕全县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机化人才需求,进一步拓展思路、整合资源、强化措施,大力开展了以农机驾驶操作及维修保养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和新型农机科技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农机化培训工作,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地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和社会所需人才,为全县现代农业和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成绩斐然
巨野县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经过近年来的高效跨越发展,在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和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技术人才。2013年,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达1.43万人次,其中农机化新技术培训6100余人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2900余人次,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2100余人次,农机维修人员职业技能培训600余人次,“阳光工程”培训500人,从业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达2100人次。农机化培训工作在七个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全县农机化管理、技术队伍综合素质大幅度提升,服务“三农”的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围绕玉米收获、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大批新型农机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园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操作技能培训,使农机社会化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六是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农机使用与维修、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机手开展农机化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全县综合农机化水平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二、实施“多元化”培训 推动农机科技人才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领导重视 责任明确。巨野县农机部门按照省、市《关于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全县农机化工作实际,制定了《巨野县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农机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中,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落实任务目标,切实为“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大行动”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
二是宣传发动 营造氛围。县农机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化媒体,组织农机科技人员进行科普讲座,开展农机科技咨询,加大农机科技教育宣传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农机科技教育的工作氛围;同时组织农机生产厂家和农机经销企业,成立农机科技宣传服务队,出动农机科技宣传服务车,采用赶科技大集的形式,现场机具演示,农机新技术图版展示,发放宣传材料等,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坚持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机手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是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在农机科技培训大行动中,县农机部门突出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以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农机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为重点内容,以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为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全县实施的“国家千亿斤粮食工程”和“保护性耕作”等项目的推广实施,根据全县种植结构和农机经营服务模式,结合农时,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农机科技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是整合资源 规范实施。 在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大行动中,县农机部门充分利用县农机化学校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发挥县农机校“规范化建设”的资源优势,和推广、修配、监理、管理等团队人才优势,从全县农机系统抽出26名技术骨干,实行“定任务、定目标、定奖惩”的工作方法,分组包片对全县十八个镇、区、办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同时县农机局配备3辆科技下乡宣传车和影视器材,并联合郓城工力、大野农机公司等,配置了一批先进的、复合型、高技术含量的农机装备作为演示机具,应用到农机科技下乡活动中,使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摸的着,增加了科技培训的直观效果。
五是突出特色 提升质量。为了让农民懂得新购置补贴机具的构造原理,做到会安全使用操作,农机化学校把农机操作手的培训作为落实购机补贴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并抽调系统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4个农机培训暨科技宣传服务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分片深入各镇区、村队,分别举办以农机具选购注意事项、农机安全使用为内容的培训班,全年共举办农机使用与维修技能培训22期,培训农民8600多人次。同时,依托农机化学校教育培训资源优势,突出教育培训特色,重点实施了“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等专业技能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着力点,积极开展了“定点、定向、定岗位、定专业”等教育培训活动。
六是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巨野县农机化学校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大胆探索农机培训新方法。一是充分发挥农机化学校的作用,与生产厂家、经销企业、农机推广、监理、修配等职能部门、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相结合,采取送教下乡,送教到村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农机管理人员、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力争做到培训的内容贴近农民,培训的形式方便农民,培训的手段适合农民,培训的效果富裕农民,不断激发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二是改善办学条件,配备现代化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多媒体培训直观、简便、易学、好懂的优势,提高培训质量。三是使用国家和省里规定的教材,主要是《农机化法规政策知识读本》、《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实用技术培训教材》、《新编拖拉机驾驶员培训教材》。
三、建立科技人才发展长效机制,推动现代农业高效快速发展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同时对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农机部门要与时俱进,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
一是建立农机科技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农机科技教育培训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于长远,坚定两种理念,一是树立“服务大农业、服务大农机”的理念。二是要树立“科技兴机、人才强机”的理念,实践证明,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方面的效应越来越明显,随着农机化事业的迅猛发展,巨野县农机化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进入转型期。强化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大力培养农机高科技人才是加快现代农业及农机化发展的综合保障,工作中应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扩展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切实把“农机科技培训”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二是在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大行动中要强化“四个”结合:一是与国家和政府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相结合,把科技教育培训大行动融入到政策实施当中,加强指导、科学推进,最大限度的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扶持,进一步完善农机科技教育培训的服务功能;二是“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农机农艺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环节,也是政府部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农机和农业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大力开展“小麦、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在两个“一条龙”技术模式的引领下,重点在玉米免耕播种、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生产、品种选择、机具配置、作业要求、技术规范上,搞好科技指导和科技服务,满足农民在“耕、种、管、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三是与创建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相结合,依托创新示范园区,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四是与新闻媒体、生产厂家、销售企业相结合,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优势,激发广大农民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和应用愿望。在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大行动中,结合生产厂家、销售企业,一方面组织一批多功能、高技术含量的新机具进行演示,不断丰富科技教育培训的机具演示品种、科技培训内容,尽量满足农民对各种类型机具的技术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生产厂家、销售企业与农民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了解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机产品的建议,达到生产厂家、销售企业受益、农民群众满意的“三满意”效果。
三是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必须有一支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农机人才队伍进行推广、培训、引导和组织实施,否则先进的农机技术在生产实施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队伍建设。工作中,通过研讨会、交流会、培训会、技能比赛等形式,提高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团队的整体能力和适应能力。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人员外出学习,进行“充电”,开阔视野,增强服务能力。切实加强农机科技人员素质教育,增强“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建设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把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大行动深入到镇、区和村庄、田间、地头,满足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学、所用。同时,及时精选、更新和完善科技培训的内容,把玉米机收、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经济作物机械化新技术、高科技含量机具的使用与保养作为科技培训的重点项目,大力推广低碳、环保、适宜型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