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情况浅析

作者:菏泽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5日

  单县是农业大县,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66万亩左右,基本上形成了南桑、北蒜、东山药、西芦笋、中蔬菜的种植格局。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及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的提升,单县也加大了对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作物机械化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单县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主要有花生、山药、大蒜、芦笋、马铃薯、棉花等,支撑经济作物单产提高的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土壤的承受力也接近饱和,要想实现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必须注重科技创新,寻求新的增长点,而经济作物机械化突破了人蓄力所不能及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的限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农艺要求,是先进农业技术大面积推广运用的必然选择。

  花生是单县黄岗镇、曹庄乡、高老家乡、高韦庄镇等乡镇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2.6万亩。近年来随着花生价格不断攀升,农户种植意愿不断加大,单县针对传统花生种植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的情况,大力引导花生生产机械化。花生机播可一次性完成起垄、开沟、播种、施肥、喷洒除草剂、覆膜、镇压等多道工序,单产可提高30%,作业效率高,作业质量好,具有省工、省力、省钱等诸多优势。单县农机局先后在曹庄乡谢寨村和黄岗镇申庄村建立了花生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召开了花生机播、机收现场会,实施作业面积800亩,新增总产64000斤,节省人工费等作业成本70000元,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辐射带动效应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山药是单县终兴镇、莱河镇、郭村镇等乡镇的主要经济作物。由于山药种植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再加上农民外出务工等诸多原因,近几年单县农民种植山药的积极性略有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单县农机局把山药机械化技术推广列为全县农机化推广的重点来抓,有效解除了农民种植山药费时费工的困难,提高了农民种植积极性。截至目前,单县已拥有山药打沟机1200余台,山药种植面积达到了7万余亩。

  大蒜是单县另一项重要经济作物,年种植面积在20万亩左右,主要分布于单县徐寨镇等乡镇。就目前而言,单县大蒜生产在耕整地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在播种和收获两环节机械化还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单县农机局在徐寨镇西马楼、火神庙两个行政村创建大蒜收获机械化示范区500亩,辐射带动2万亩,计划实现年效益600万元。通过大蒜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的实施,突破制约单县大蒜机械化收获技术瓶颈,全面提升单县农机化发展水平,力争2016年实现全县大蒜机械化收获率达75%以上。

  芦笋种植主要集中在单县莱河镇等乡镇,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左右。用传统方法对芦笋进行封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笋农苦不堪言。单县农机局为笋农多方联系芦笋封垄机械,生产效率明显提高,深受广大笋农的欢迎。

  为进一步提升全县马铃薯机械化水平,今年6月13日至17日,单县农机局先后在高韦庄镇大许庄、黄岗镇南街两个农机科技示范园进行了马铃薯机械收刨作业演示。与传统工艺相比,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可实现亩节省人工3-5个,工效可提高近20倍,亩增收节支在150元左右,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支出。目前,全县马铃薯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播种、施肥、铺膜、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整个过程的机械化生产。

  经济作物机械化是“十二五”期间我省农机化工作的重点,也是菏泽市农机化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加快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对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调整农机化发展结构,提升农机化发展质量,加速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经济作物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转移农村劳动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实现农村各业机械化科学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经济作物机械化在单县发展的良好环境已经形成,技术条件日趋成熟,力争到2015年全县经济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5%。其中,花生、马铃薯等大宗经济作物的播种基本实现机械化,花生、马铃薯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今后,单县将不断加大不断加大购机补贴政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倾斜力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购买和使用经济作物机械积极性,为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足够的装备技术支撑。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