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夜幕下的农机推广之光

作者:招远市农机推广站 李岩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2日

    “今年,全市玉米在生长期间受到了多日阴雨天气的严重影响,采用传统耕作模式种植的玉米产量大打折扣;而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的免耕直播玉米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呈现出增产的良好态势,这充分证明了农机化新技术在克服自然灾害、促进粮食增产等方面的优越性……”11月18日晚上,在招远市夏甸镇潘家河村委会议室,一场由招远市农机部门举办的农机化新技术宣传推广专题讲座正在进行,能容纳60人的村委会议室内座无虚席。

    招远市夏甸镇潘家河村地处招远市西南端,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村中耕地较多,村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粮食收入成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因村民科学种田意识淡薄,农业机械比较少,传统种植模式一直主导着该村农业生产方式,村民经济收入较低,生活比较拮据。尤其是今年秋作物收成不理想,经济收入降低,村民叫苦连天。当下乡蹲点干部将这一情况反馈回农机局后,招远市农机部门立即安排农机技术人员进驻该村,利用晚上农民在家的有利时机,通过村委组织,集中向村民宣传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机具,讲解保护性耕作、深松、秸秆还田、免耕精量播种等农机化新技术,为农民群众送上科技“饕餮大餐”,将农机化新技术“种”在家门口,让其足不出户了解国补惠农政策、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提高科技种田意识,依托先进农机化装备与技术,提升发展现代农业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俺一直摆弄着8亩多地,受严重灾情的影响,今年秋粮产量不高,究其原因还是传统耕作方式在作怪。今晚听了讲座,俺算是彻底明白了,也有信心了,种地就得讲科学、用科学,改变传统种植模式,依靠农机化新机具,应用农机化新技术,土地才能给俺产出更大的效益。”村民毛友江颇有些感慨。

    据了解,三秋生产结束以后,招远市农机部门充分利用农民群众晚上在家的有利时机,采取“科技入户”、“科技下乡”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科学种田意识及能力,向土地索取效益最大化,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夜幕下的农机推广之光必将照亮金都大地农机化新技术全面应用实施的雄关漫道!

新闻来源地址:

手机看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