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武县2004年开始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十年来各类先进农业机械纷纷进入了成武县农业生产市场,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给全县农民带来了好处,首先是直接给了农民实惠,引导更多的农民从事农机服务。购机补贴培育了农业生产服务主体,推动了农机户的发展,让有机户有钱赚,让无机户有机用。其次是农业机械的使用,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实现了机械化耕地,极大的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更实现了节本增效。为了更好地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机质量,我们通过对我县农业机械化产品质量进行了深入地调研分析。
一、成武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现状
成武县位于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总面积988.3平方公里,总人口70万人。盛产小麦、玉米、棉花、蚕桑、大蒜等。近几年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上升,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5万千瓦,比上年增加16900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达到16550多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520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200多台,玉米收获机械600多台。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1%。
二、农业机械质量状况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大幅度增加,农业机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明显,在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小型多,大型少;动力多,配套少;低档次多,高档次少”的状况有所改变,农机质量总体状况主要是:
1、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状况
农用动力机械:进口机械质量优于国产机械质量,特别是在经济性和动力性能上区别显著;新开发的机型产品质量优于老机型;整机材料质量优于零配件材料;同样的零配件销售价格高的质量优于销售价格低的。推广的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主要农机产品严重故障少,但一般小故障仍然比较多,如离合器、传动皮带、轴承的问题,尤其是新产品变速箱损坏、开焊漏水、油等问题反映较多,售后服务中存在零配件缺货,“三包”服务不够及时等问题。机手参加培训不够,缺乏对机具进行及时维护保养和正确使用的意识,出现一些使用不当造成的故障。
2、农业机械作业质量状况
机械作业质量是农机标准化工作的中心内容,在以往工作中,由于个别地方对农机化应用技术培训不到位,农民群众对一些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不甚了解,甚至都不知道,致使在开展农机作业时仅凭经验作业,达不到农机作业质量标准。全县现有农机装备中,大、小型机车配置不合理,小型多而大型偏少。我县每年需要深松、深翻整地10万亩左右,现有大马力拖拉机满足不了作业需要。小型机具作业达不到标准作业、作业质量不规范,不能进行联合作业,重复进地,造成土地板结,耗油增多,浪费能源。机多具少,机具配套比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农具相对的不足影响了农机效率的发挥,造成了农机资源的浪费。
3、农业机械维修质量状况
多年以前,农机维修工作趋于边缘化,农机形成了重使用、轻维修的局面。维修经费机构逐渐减少,人员基本分流,维修工作主要以损件为主。目前,农业机械工作主要是采取日常维修和年底冬修相结合的做法,维修工作主要由农户自己来完成,平时的检修由农户自己完成,达不到维修技术要求。随着对农业机械维修质量的重视,目前,全县有个体农机修理点105个,分布在全县13个镇办区,从业人员170多人。农机修理点的修理人员都经过县农机校正规培训,考试合格,有职业资格证书。全年维修各类农机具3.78万台(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机械维修质量。
三、对策及建议
1、对农民认识不高的问题,通过帮助农民分析农机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使他们提高认识,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是要借助媒体作用进行宣传。利用电视渠道,通过编辑播放通俗易懂的节目向农民进行宣传,让农民进一步真正认识农机。一是要强化自身作用进行宣传。农机人要时刻把宣传农机化为己任,做到工作时间专门宣传,业余时间随地宣传,走亲访友顺便宣传,来人咨询借机宣传。二是要调动乡、村干部作用进行宣传。乡(镇)和村直接面对农户,做农民工作,既便利又有效,调动好他们的积极性宣传农机化,具有事半功倍的便利条件。
2、对于农机装备配置结构不合理,大型偏少的问题,建议国家加大对大型机车的补贴力度,提高单台补贴额度,增加补贴机车数量,鼓励和吸引农民购置大型农机具。针对机、具配套比偏低的状况,立足帮助农户制定可行计划,对利用率低的机、具通过组合或买卖等方式调剂余缺,按生产实际需要达到合理配置。
3、建立完善的农机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农机法制化管理。政府增加农机经费,加强农机维修服务队伍建设,加强维修工作的管理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