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县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县经工商部门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02个,合作社成员2520户,农机大户279户,拥有大型机械3367台,配套机具5623台,注册资金8000多万元,服务农户18万户, 2013年服务总收入1.4亿元。其中12个农机合作社先后被评为省、市示范性农机合作社,5个农机合作社成为山东省农机规模化作业推进工程奖励项目单位,明安农机合作社和顺利农机合作社获得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的称号。我县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数量快速增长,有力促进了我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成为我县农业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
二、发展模式和特点
几年来,曹县农机局始终把发展农机大户、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机规模产业化、社会规范化服务的重要工作来抓。大胆探索,积极鼓励、引导、扶植、帮助农民,创办领办多种模式、各有发展特点的农机大户及农机合作社。
1、依托农机维修网点,利用其技术和社会关系建设一批农机合作社。邵庄镇的明安农机合作社、楼庄乡的鑫磊农机合作社等,从事农机维修、保养多年,又代理多个知名品牌农机产品的三包服务,有较好农机方面的人脉关系,成立农机合作社后,发展速度较快。其中曹县明安农机合作社今年被评为省五星级农机维修网点、省明星农机合作社、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2、由社会经济能人牵头成立农机合作社。常乐集乡的坤运农机合作社社长杜坤训、孙老家镇的永庆农机合作社社长丁振启等,他们既是村干部,有较高的社会威信,本人又拥有多台大型农机具,对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和其他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认识超前,带领大家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既对本地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又走南闯北跨区作业。其中坤运农机合作社承担了省财政支持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永庆农机合作社承担了省农机局《大蒜收获机械化技术创新示范工程项目》。
3、以良种、化肥、农药经销网络为基础发展起来农机合作社。青菏街道办事处的诚达农机合作社,是拥有全县50多个种子化肥销售网络的复合型农机合作社,购买多台大型拖拉机和固定道多功能施肥播种机,今年承担了省财政厅支持的《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古营集镇恒丰源农机合作社社长李宪青,多年从事小麦良种繁育工作,有3万亩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产量可提高15%以上,涉及面积大、农户多,购置多台保护性耕作机械,今年承担了市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明年将对3万亩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全部实施小麦免耕播种。
4、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相结合的农机合作社。砖庙镇十三村和张楼村是全市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典范,他们把农机大院纳入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注册成立了石山农机合作社和奔腾农机合作社,分别流转复耕的2000多亩土地,并对全村提供耕、种、管、收“一条龙”作业服务。
5、以企业为龙头的农机合作社。像银香伟业农机合作社,集种植、养殖和深加工与销售为一体,在梁堤头镇、阎店楼镇、倪集镇、磐石街道办事处等乡镇流转大面积土地,购置多台大中型农机具,成立农机合作社,为自己的绿色种植和绿色养殖提供服务。
三、作用和成效
1、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和城区二三产业转移,这就对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出了新问题。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的开展扩大了我县农民使用农业机械进行作业的范围,使他们能够用较少的费用、时间和精力打理所承包的土地,有效解决了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矛盾。
2、推动了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玉米免耕覆盖精量播种技术、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机械深松整地技术等,使先进的农机和农业技术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3、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带动了农机流通和销售、农机维修和配件供应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农机户也取得较好的经济收入。
四、主要做法
1、加强政策扶持。坚持农机购置补贴优惠政策向农机合作社倾斜,部、省、市农机化作业项目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加强指导,突出农机合作社场院、库房建设和维修设备扶持重点,合理配置农业机械、人员、技术、资本等农业生产要素,提高了示范性合作社建设水平和标准。
2、近年来,由于建设用地审批难,成为阻碍农机合作社规模发展的瓶颈,曹县农机局因势利导,多方协调,多渠道解决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问题,促进了农机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
3、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和土地流转服务,提高了农机生产组织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
4、与生态文明村建设相结合。按照菏泽市《关于搞好全市生态文明村农机大院建设的意见》要求,对重点生态文明村农机大院建设逐一规划,并全部纳入生态文明村建设整体统一规划,农机大院将随着生态文明村建设进程逐步开工建设。
五、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县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迅速发展,但总体来看,还处于较低层次,尚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需求。
1、组织化程度不够高:目前在全县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中,个体经营的农机户较多,处于一种松散自发的状态,且多数农机具相对老化,难以按照农机化作业标准完成服务,这就造成了在作业过程中,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难以实现。
2、作业服务领域不宽。目前,由于经营规模偏小,全县农机作业服务的领域主要在粮食作业的机械化生产上,缺乏向经济农作物生产上的扩展。大多数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只能为小麦和玉米的机耕、机播、机收等生产环节的服务,难以向产后加工环节延伸,而且大多数农机户只能开展单项作业服务。经济作物机械化虽有所突破,但是仍处于演示推广阶段。
3、经营管理水平有限。由于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队伍中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真正懂经营,有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且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因此,导致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管理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较低,经营效益难以实现最大化。
六、措施和建议
提升全县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水平,是农民的需求,是生态文明村建设的需求,是农业现代化的需求。而提升农机作业服务的组织化程度,改变农业服务小而散服务能力不高的关键是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1、各级领导要重视。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列入“三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到全县生态文明村建设内容中,各级领导要重视,乡镇政府有人抓,农机职能部门加强指导。
2、要解决现实问题。一是财政要配套资金,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其购买和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装备水平。二是有关部门要开展农民购机小额贷款、贴息等业务,帮助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资金不足问题。三是要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用地上给予支持。
3、完善服务组织体系。通过拉长农机作业服务链条,建立农户、农机户、农机专业合作社互惠互利的服务模式,在全县形成一个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农机专业户为基础的新型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方便农民群众,又增加合作社收入,全面提升农机作业组织的服务水平,促进其健康发展。
4、要加强内部管理。农机专业合作社认真制定各项农机作业标准,加大机手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信誉,实现农机作业服务组织的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