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土地托管”模式在巨野县应运而生。县农机部门本着“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服务自选”的原则,设计了“全托”、“半托”、“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对农机合作社实行规范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作业,使合作社农机社会化服务步入科学化管理轨道。通过“土地托管”工作的稳步实施,不仅推动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为新形势下全县农机化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开辟出一条崭新的管理服务途径。
日前,笔者采访了最先摸索这种经营形式的巨野县史屯农机合作社社长史同增,据史社长介绍:他们合作社是2009年2月注册成立的。经营内容以提供农业“耕、种、收、管”全程化服务、农机、农技推广为主,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社对农民的土地实行“半托”和“全托”两种服务模式。“半托”是农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按合作社推出的“菜单”选择服务,选一项交一项的钱,如植保每茬农作物每亩作业费用160元。“全托”是农户将土地委托给合作社全权管理,种植计划由专业合作社制定,每年给农民定额支出承包费。合作社成为当地农民名副其实的“新管家”。
“将土地托管给农机合作社,不仅每亩地每年能拿上近千多元的承包费,还能省出时间到企业打工,比自己种田划算多了!”近日,谈起“土地托管”,巨野县柳林镇史屯村的史同现乐得合不拢嘴。史同现一家7口人,12亩农田,儿子、儿媳、女儿在上海打工。去年,他在龙堌矿区当清洁工,把自家的耕地全部“托付”给史屯农机合作社,5亩“半托”,7亩“全托”。年底一算账:除了收获4000斤小麦,还拿到了6000元的大“红包”,再加上自己和儿女们的务工收入总计近7万余元,和前几年相比收入高了两倍多。“入了合作社,俺就不愁田间管理技术了,庄稼配方施肥、节水灌溉、一喷三防、良种良法配套……这几年,俺学了不少技术呢。”农机合作社社员宋发友深有感触。
近年来,巨野县共实现“土地托管”总面积近20万亩,其中“土地适度流转”面积达3.6万亩,通过“土地托管”模式的快速推进,全县约2.9万户农民加入“土地托管”的行列,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11万人,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达8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