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县: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的调研报告

作者:周伟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8日

  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全县农机新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要想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必须因地制宜,注重突破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机械化,大胆尝试,多元化投资,引入市场化运营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巩固和发展老示范区,开拓和培育新示范区,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机科技示范园,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才能促进曹县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全面发展。为此曹县农机局近期对全县范围内的农机科技示范园进行调研。

  一、示范园基本情况

  在主要粮食生产方面,以实施小麦高留茬联合收获、玉米免耕精量播种、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土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缓控施肥“种肥同播”等一系列机械化作业措施,在原有常乐集乡刘尚玉、孙老家镇仝店、青菏办事处张菜园、古营集镇祝店、桃源集镇大寨、侯集镇周庄等示范园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立多个县乡两级农机科技示范园,使我县保护性耕作示范园达36个,覆盖了曹县所有乡镇办事处,进一步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

  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环节上,一是在砖庙镇十三村建立了10000亩的《曹县缓控施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推广创新示范园》,玉米播种主要使用郓农牌固定道式震动深松分层免耕施肥播种机。二是依托曹县诚达农机专业合作社托管的2200亩土地,在砖庙镇十三村建立了《曹县玉米深松全层施肥玉米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示范园》,主要使用郓农牌固定道式震动深松分层免耕施肥播种机,将土地深松环节提前到夏季进行,非常有利于玉米的生长,产量大幅度提高,并得到了广大机手和农民的认可。

  在小麦免耕精量播种环节上,一是在常乐集乡依托曹县坤运农机合作社,利用其规模经营的土地,新建一个2000亩的《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创新示范园》。玉米收获使用宁联4YZQ-3(还田剥皮回收型)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播种以郓农固定道式震动深松分层免耕施肥播种机为主要播种机具。二是古营集镇周洼村新建立《曹县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示范园》,玉米收获主要使用宁联4YZQ-3(还田剥皮回收型)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小麦播种主要使用2BMZS-220型固定道式震动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机,播种面积1850亩。三是依托曹县银香伟业农机合作社流转的3000亩土地,在磐石办事处跨越姚寨、袁楼、王楼、赵楼四村,创建了《磐石办事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示范园》,小麦播种全部使用新推广的郓城工力2BMZS-200型和2BMZS-220型固定道式震动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机,免耕播种面积达2200多亩。四是依托曹县有机共生农机合作社在青菏办事处五里墩创建了《青菏办事处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示范园》,小麦播种全部使用郓城工力2BMZS-220型固定道式震动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机,免耕播种面积560亩。

  在经济作物生产方面,紧紧抓住经济作物生产中消耗和占用劳动力较多的环节,引进和改良先进适用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建立了多个不同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园,解放了大量劳动力,推进了我县经济作物机械化上台阶、上水平,成效显著。

  花生生产方面,在去年拥有两台青岛宏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生产的4HB-2型轮式自走花生联合收获机的基础上,今年新购买两台临沭东泰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4HBL-2型履带式自走花生联合收获机,和10台青岛旭森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BH-2型花生播种机,在仵楼乡成立省级《花生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创新示范园》,在推广花生扶垄、施肥、播种、覆膜一体化播种作业的基础上,反复使用两种型号的花生联合收获机,检验这两种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在曹县花生收获适用性,并提出合理化改进建议,同时推广和示范花生种植和机械化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使曹县花生种植业在大幅度萎缩的时候提振起来,产量逐渐提高,面积逐步扩大。

  芦笋种植方面,曹县农机局紧紧围绕芦笋封垄这个费工费时但又要求时间段的生产环节,积极推广封垄机械化技术。在曹县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帮助和指导下,农机人员路进明研制和生产了芦笋封垄机,并带领到一些农机生产厂家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对芦笋封垄机从设计到制造工艺进行了全面改进,作业效果更好,质量性能更加稳定,并在朱洪庙乡黄河故道建立了万亩芦笋机械化种植示范园,除推广芦笋机械化封垄外,又从国外引进一台芦笋采摘收获机械,实现了芦笋从种到收(耕翻整地、开沟、植保、封垄、采收)全程机械化。今年年初,在示范园内召开了有分管农机的副乡镇长、乡镇农机站长、芦笋种植大户和部分机手参加的芦笋机械化封垄作业演示会,推广改进后的芦笋封垄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山药种植方面,曹县多年一直采用人工挖沟的方法栽培山药,不仅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而且生产效率低。今年,曹农机局引进了6台自走式多功能山药挖沟机,在仵楼乡南园村创建了《山药种植机械化技术示范园》,园区近550亩山药全部实行机械化种植。自走式多功能山药挖沟机可同时种植二行,松土、施肥、起垄、划沟、定距送栽、合垄一气呵成,有效解除了农民种植山药费工费时的困难,提高了农民种植山药的积极性。

  土豆食用经济价值高,销路好,近两年在我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曹县农机局在青菏办事处任庄村建立的《土豆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园》。曹县农机局在示范园内引进多台土豆覆膜播种机,该机器一次完成起垄、施肥、播种、覆膜等作业环节,省时、省工、节肥、产量高,并引进新品种,使土豆产量均在5000斤以上。

  这些农机科技示范园的建设和项目的实施,覆盖了曹县的每个乡镇办事处,全面示范推广了农机新技术,提升了曹县农机局的社会形象。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强化培训工作,提供园区技术支撑

  一是技术骨干的培训。 对项目课题组成员进行技术业务学习,提高了他们业务技术的水平。二是农民(机手)的技术培训。5月份我们采取“走下去”的办法,分别在曹城办事处、孙老家镇、桃源集镇、常乐集乡举办了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技术培训班,8-9月份又在郑庄乡、侯集镇、砖庙镇、磐石办事处、阎店楼镇、古营集镇举办了玉米联合机收和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机手)人数达到420人。8月26日~28日,我们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对项目区乡镇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农机大户、村干部、农民的技术培训,受训人员共252人,培训班的举办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称赞。

  2、广泛宣传、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通过广泛宣传,提高整个社会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应用的认识,对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园重要性的认识。一是做好媒体宣传。在曹县电视台、曹县政府网和曹县信息港均作了多次宣传报道,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二是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会议以及科技送教下乡活动,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向项目区的农民及领导宣传新机具和新技术应用成果。截止目前,今年在各示范园举办各类机具现场演示会16次,参加人员达1200多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10000余份。

  3、争取支持,寻求建设农机示范园的坚强后盾

  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通报情况;争取到上级领导、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大力支持。2013年,曹县争取到山东省《花生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创新示范》项目和《 大蒜收获机械化技术创新示范》项目以及山东省财政厅支农《玉米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机械化技术推广》项目,分别获得省财政厅30万元、15万元、20万元的财政支持。

  4、以示范园为依托,大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

  通过示范园的建设,用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的直观方式,让广大机手和农民感受购买和使用新进农机具的优越性。在保护性耕作示范园的辐射和带动下,曹县今年新推广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450台,其中郓农牌固定道式震动深松分层免耕施肥播种机66台,推广小麦免耕播种机76台,其中郓城工力固定道式震动深松免耕施肥播种机37台,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350台,使曹县完成保护性耕作面积80万亩,玉米机收率达到86%以上,玉米机械化联合收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破。

  三、经验与体会

  1、组织领导是保证。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示范园建设。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推广站、管理站、农机校等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具体负责全县农机示范园建设工作,明确目标、分工、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加强对示范园建设的领导和指导。

  2、宣传培训是关键。延续了几十年的传统耕作习惯被一种当今国家大力提倡的 新的机械化耕作模式――保护性耕作模式所代替,必须做好大量宣传工作;机手对新型机具认知与使用熟练程度,直接影响这种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在推广新技术新机具的同时,必须对机手做好培训工作。

  3、加大投入是保障。一是充分利用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增加农机新型机具的投入。我县将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经济作物机械列为购机补贴补助的重点,优先补贴,引导扶持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农机具。二是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园多元化投资和管理模式,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不断提升农机科技示范园的规模标准和辐射带动能力。

  4、辐射带动是目的。辐射带动是示范效果的具体体现。我们将在各个示范园召开的现场会和检测资料制作成宣传专题片,曹县电视台民生新闻中播放,同时将印刷的宣传资料通过科技下乡的形式发放到农民手中。

  当然,曹县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仍然存在农民群众认识不足、资金投入不到位、机具适应性不强、操作手缺乏培训等现象,我们下一步一定紧紧围绕推广新技术新机具这个主题,克服和改进现有的问题,不断探索和创新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模式,促进我县农机科技示范园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周伟)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