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逐步推行,职业鉴定工作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由此也推动了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迅速发展.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面向农村劳动者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需要;也是赋予农机部门的重要职能.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民增收,更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机从业人员学习技术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一、现状
近年来,东明县农机中心积极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推动力和保障,目前累计鉴定3000余人,鉴定工种包括农机修理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维修焊工等,基本满足了农机职业技能工作的需要,保证了农机职业技能工作质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东明县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也多年荣获省、市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表彰。
1、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底子。目前,我县共有农机维修工450余名,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7000余名,农机营销人员近百名,其他农机从业人员20000余名。完成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的人数仅仅只有3000余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任重道远。
2、健全机构。根据省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要求,东明农机中心相应成立了由一名分管领导主抓,相关股室具体承办的工作机构。做到了分工协作,统一口径,统一步调,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组织网络,为此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同时,进一步充实了考评员队伍,目前共有农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2名,为开展好全县的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3、分工协作。随着近年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有关农机优惠政策和农机执法依据突显,农民购买农机的欲望和热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迫切和高涨。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和执法手段,发挥杠杆作用,使农机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工作中,我们要求凡未办理职业技能鉴定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不得享受农机补贴优惠政策,农机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跨区作业证,农机监理部门不予以办理证件年度审验,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无牌无证的机车,不允许开展作业。
农机监理、经营管理等部门密切协作,分工配合,通过政策激励、法律约束,提高农机人员办证自觉性。
同时,我们还针对多年来在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从业人员中形成的“有证无证一个样,办不办证无所谓,有利可图找门子,违法受罚找关系”的观念,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使农机法规和农机执法意识在社会各阶层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农机管理人员和农机从业人员自觉学法、懂法、守法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问题
1、农机技术工对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认识很不够,办证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抵触情绪。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两条,其一大部分技工都是多年从事这个工种,凭经验干活,年轻技工也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带出来的,认为能凑合着干点活,赚点钱就行了,有证无证都一样,相反办证还要花费,花了钱还不一定能考核过关;
2、没有强制性手段,尽管市场准入制度的实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应清楚地看到,这个制度并没有完全推行开来,尤其是在市场监管方面没有手段,在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的过程中,对此也没有要求。从而也引不起农机技工的重视,有的办了证的人,看到有了证也没有什么好处,也没有人查,就以为花了冤枉钱,给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起到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3、开展鉴定工作的技术力量和物质力量仍很薄弱。由于这项工作开展时间短,加之打开整个工作局面的难度较大,在鉴定人员和鉴定设备的配备上,还很欠缺,大范围开展起来,人员问题、设备问题、场地问题必然会成为一个较大的制约因素。
三、对策
1. 领导重视 行政推动是关键。培养造就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技能人才,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需要领导重视,行政推动,层层落实责任状,以农机修理部为工作切入点,大力推行农机修理工资格准入制度,使人们对这项工作的认知度有大的提升。
2、宣传发动 以点带面是途径。一是通过广播、网络、明白纸、科技下乡、农机补贴等渠道,常年对有关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宣传。二是利用“3.15”打假等现场咨询活动,到现场发传单进行宣传。通过广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认知度。
3、 理顺关系抓好服务。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一项社会综合性工作,需要多部门配合,不仅是农机部门内部的事,还涉及工商、劳动等其他部门。在核发农机修理网点证照时还需与工商部门协作,加大农机修理工准入制度推进。同时,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又是资格认证服务,服务态度和质量水平直接影响鉴定对象的感受。在鉴定考试中送证书到家等服务形式,会使他们倍感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