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立枯病有幼苗腐死、立针基腐、卷叶黄枯和打绺青枯四种症状,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发病较重时成撮甚至于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赤色霉状物。导致旱育秧立枯病的主要土壤真菌是丝核菌属、镰刀菌属、腐霉菌属、根腐菌属和木霉菌属,它们在土壤中一般营腐生生活。从感病上看却属于弱寄生菌,一般不感染健壮的幼苗,而只有在低温、光照弱或其他因素造成秧苗衰弱、抗病性降低时才会乘虚而入,感染秧苗而导致秧苗发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秧苗细弱、播种量大等因素,从出苗到插秧的整个育秧阶段均可发生,但离乳期发病和寒潮过后最重[1]。
立枯病是早稻机插秧苗最重要病害,其危害程度关乎秧块是否有机插价值,影响到机插质量,主要是影响了机插的空穴率,最终影响到机插早稻的产量。龙游县早稻机插秧苗始播种期约在3月15日左右,而3月中下旬是一年当中寒潮活动较为频繁的时期,昼夜温差大,加之机插秧苗单位面积内播种量大,每cm2一般播有3粒种子左右,秧苗生长纤细柔弱,抗病力差,苗床容易大面积发生立枯病危害。
1 发病规律及原因分析
1.1 不良气候因子是早稻机插秧苗立枯病发生的主因
龙游县2007年开始推广水稻机插技术以来,早稻机插秧苗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地受到立枯病的危害,但最为严重的是2010年和2013年,这两年的立枯病危害严重的秧苗丧失了机插价值,使早稻机插计划无法顺利完成,造成个别机插大户的早稻减产。2010年塔石镇青塘下村种粮大户徐有华3月17—19日播种的位于大井头畈0.153 hm2早稻机插秧苗,4月6日冷空气过后发现,50%以上的秧苗枯黄,这些秧苗不能用于机插。2013年詹家镇夏金村种粮大户董红专于3月16—24日播种的0.367 hm2机插秧,4月7日冷空气过后发现有成片的卷叶黄枯发生;4月8日调查,发病率达20.38%;4月9日开始机插,机插后秧苗病株迅速康复,生长正常;而秧田里的秧苗立枯病继续蔓延,至4月15日尚余的0.100 hm2秧苗发病率达到51.26%,这些秧苗已无机插价值。除2010年和2013年外其他年份,只有零星秧苗有立枯病发生,对早稻机插质量的影响很小。
2010年和2013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寒潮活动频繁,冷空气频频南下,且低温时间长,夜里及早晨温度大多低于10℃,晴天的昼夜温差大,秧苗根系生长缓慢,抗病性差,立枯病危害则重;而其他年份,在同一时期天气较为正常,寒潮活动少,气温相对稳定,阴雨天少,阳光充足,光合产物积累多,秧苗抗性强,立枯病危害则轻:因此,可以说,不良气候因子是早稻机插秧苗立枯病发生危害的主因。
1.2 播种期对立枯病的影响
龙游县早稻机插秧苗最早播种期一般在3月15日前后,比其他早稻栽植方式早半个月左右。可以使早稻成熟提早3~5 d, 于7月10日前收获,这对夏收夏种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连作晚稻提前栽植赢得时间,有利于连作晚稻高产稳产,而且能调剂劳动用工,缓解农忙时劳动力供给不足与需求旺盛的矛盾。3月中下旬在正常年份最高气温≥20℃,最低气温在10℃以上,在大田里用塑料薄膜覆盖情况下,3月15日以后播种的早稻机插秧苗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但是,如遇寒潮活动频繁,低温(≤10℃)时间长,光照不足的年份,早稻机插秧苗生长纤弱,抗病能力差,就易感染立枯病。据笔者调查(表1),在不正常的年份里,播种期越早的早稻机插秧苗立枯病危害越严重,4月初播种的基本不感染立枯病。在浙西地区,4月上旬以后,气温相对稳定,最低气温一般在14℃以上,秧苗生长正常,根系发育良好,光合积累相对充足,其抗病性较强。
表1 早稻机插秧播种期与立枯病危害的关系
单位:m2,%
播种期 | 调查时间 | 调查面积 | 发病面积 | 发病率 |
2013-03-16 | 2013-04-08 | 1.247 | 0.256 | 20.38 |
2013-03-19 | 2013-04-10 | 1.247 | 0.277 | 22.21 |
2013-03-23 | 2013-04-15 | 1.247 | 0.143 | 11.47 |
2013-03-27 | 2013-04-19 | 1.624 | 0.105 | 6.47 |
2013-04-05 | 2013-04-28 | 1.247 | 0.004 | 0.32 |
注:(1)调查面积为10张塑盘,有58cm×28cm和58cm×21.5cm两种规格。
(2)调查地点为东华街道上杨村种粮大户王永生秧田。
1.3 秧田所处地理位置对立枯病的影响
笔者调查时还发现,早稻机插秧田所处地理位置对立枯病发生危害程度有很大影响(表2):秧田处于背风向阳地方,或北面有植物遮挡的,秧苗发生立枯病危害程度轻;秧田处在风口,或空旷的且无遮挡物的田畈中央,秧苗发生立枯病危害程度相对较重。
表2 秧田的地理位置与早稻机插秧苗立枯病危害的关系
单位:%
种粮大户 | 地理位置 | 遮挡物 | 播种期 | 调查时间 | 发病率 |
徐红清 | 风口 | 无 | 2013-03-19 | 2013-04-11 | 12.83 |
柯红标 | 背风向阳 | 有 | 2013-03-20 | 2013-04-11 | 3.13 |
刘荣富 | 田畈中央 | 有 | 2013-03-18 | 2013-04-09 | 2.55 |
王永生 | 田畈中央 | 无 | 2013-03-19 | 2013-04-10 | 22.21 |
寒潮一般夹带着北风,地处风口的秧田降温快且幅度大,秧苗更易受到冻害,受害的秧苗抗性差,易发生立枯病危害;而背风向阳或北面有遮挡物的秧田,遇寒潮降温慢,幅度小,晴天随着太阳升起,温度回升快,光照相对充足,秧苗光合积累多,植株健壮,抗性强,立枯病危害则轻。
1.4 水管理对立枯病的影响
立枯病主要危害早稻旱育秧苗[2],其含义有二:一是早稻育秧期间气温低,秧苗生长缓慢,特别是寒潮活动频繁的年份,秧苗根系生长迟缓,吸肥吸水能力受到影响,植株纤弱,抗病力差,易感染立枯病;二是旱育秧苗易缺水,受到立枯病病菌感染的秧苗,叶片蒸腾量加大,叶片因土壤缺水其水分得不到补充而枯萎,轻微感染立枯病的秧苗也因此而枯死。所以说合理的水管理能够控制早稻旱育秧苗立枯病的危害。
今年,种粮大户王永生和董红专的早稻机插秧田各自所处地理位置基本相似,用的是同一种基质,同是3月16日开始播种,4月8日笔者检查发现均发生立枯病危害,但是,王永生先灌水后揭膜,董红专揭膜前后未灌水,结果是王永生的早稻机插秧苗立枯病危害得到控制,未发现其他植株再被感染;而董红专的早稻机插秧苗立枯病危害则继续蔓延,至4月15日,严重的发病率达50%以上。另外,董红专4月5日播种的再生稻机插秧苗于4月18日发现感染立枯病,有15%左右的秧苗青枯,笔者要求立即灌水至漫过育秧塑盘2/3处,4月27日,再检查时看到青枯秧苗转正常,只有置于秧板较高而灌不到水的3张塑盘秧全部枯死。
2 防治对策
水稻立枯病的防治,除常规的药剂浸种和发病后喷药防治外,还需采取以下对策。
(1)早稻机插秧田选择。应选择交通方便、避风向阳、光照良好、排灌设施配套的良田作为早稻机插秧田。
(2)天气反常的年份可适当推迟播种期。3月上中旬如寒潮活动频繁、最低气温低于10℃时,可适当推迟早稻机插秧苗播种期,从2010年和2013年早稻机插秧苗培育情况看,推迟到3月25日至3月30日播种,能明显减轻立枯病危害,同时对机插早稻成熟和连作晚稻适时机插影响较小。
(3)寒潮来临前和揭膜练苗时要及时灌水。保持浅水层能减缓寒潮来临时床土降温速度,减轻冷空气对秧苗的伤害;揭膜练苗时保持浅水层使秧苗叶片因蒸腾量加大而失水得到有效补充,利于秧苗生长。
(4)及时机插。早稻适宜机插秧龄因播种量大小而有所区别,播种量大适宜机插秧龄短,反之则长。一般而言,每盘播种量120~140g的适宜机插秧龄25d左右,播种量100g的则可延长到30 d。有立枯病发生时可适当提早机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