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我国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项新型耕作技术,是耕作技术的一场革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对土壤的机械加工,使土壤和地表植被尽可能恢复到自然状态,抑制土地沙化,减少沙尘,恢复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节省投资,培肥地力,实现增产增收。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今年以来武城县农机局提出两手抓、全天候、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思路。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1)联合县电视台连续制作两期农机专题《走访》栏目,内容涵盖农机管理、农机推广、农机使用和农机培训等,特别是对重点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保护性耕作等进行了详细介绍。该专题每期时间长20分钟,每期每星期滚动播出18次,两期共播出36次。(2)组织人员编印了保护性耕作知识问答,刻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光盘,发放到全县各镇街以及示范区各村民及农机手手中;发放了省局编印的《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和《小麦玉米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读本,共印发宣传资料3万份,光盘560张。(3)利用村广播喇叭、赶科技大集讲演、发放宣传资料等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宣传保护性耕作培肥地力、增产节支的优越性。通过宣传,保护性耕作成了千家万户、街头巷尾一轮的热门话题。
二、层层培训,传授技术。(1)以农机校为平台培训农民让他们了解保护性耕作的技术原理、实施要点和效益,自觉接受新技术。(2)按着2013年“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要求,确定培训的主要对象为小麦免耕播种机手、玉米深松多层施肥播种机手,使广大机手了解保护性耕作知识,掌握技术、技能、熟练进行各种作业。全年,共举办各种培训班50余期,培训各种人员2600人次。(3)在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收获的关键时期前,召开现场演示会36次,参会人员1800人次,为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基础,
三、强化措施,搞好服务。(1)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又好又快发展,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和制度,局机关人员和镇(街)农机管理服务站站长进行了明确分工、分别包镇(街)、包村、包户,实行岗位责任制,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县、镇(街)、村、机手层层签订合同,严格奖惩。(2)注重发挥农机合作社、农机经销商、农机维修点的作用,为机手搞好各项服务,组成了专门的技术机具维修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农机作业现场,为机手调试播种机的播深、播量、施肥量等各项参数,并设立了服务热线电话,为机手排忧解难。做到随叫、随到、随修,争取时间使之尽快投入作业。(3)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作用,将其作为该技术推广的主要载体,为示范区开展各项关键技术作业服务,使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面积逐步上升和扩大,在全县每个镇街建立面积在500—1000亩的小麦免耕播种示范园2—3个,这些示范园区的建设为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