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夏津县农机化学校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总体要求,坚持育人为本,认真实施“科教兴机”战略,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改善基础条件,健全培训体系,创新培训形式,完善管理制度,该县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保障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2013年,夏津县农机校在县阳光工程培训办公室和县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共办了4期阳光工程培训班,培训学员250人,以上学员全部取得结业证书。自“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实施以来,夏津县农机局强化措施,周密组织,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切实把这一“惠民工程”做细、做实、做出成效,为进一步加快推进“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近期,该县农机局专门组织人员对农机阳光工程培训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阳光工程培训是其中重要一环。为此,该县农机局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局长任组长,农机校校长为副组长的阳光工程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疏通、协调,及时与县阳光办沟通,争取指标、了解国家有关阳光工程的政策,同时协调监理站、推广站等部门配合学校宣传发动、招收学员、组织培训,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2、精心部署、提早谋划。为了更好的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在阳光工程培训指标还没下来时就对全年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了培训计划和具体措施,对学校的常规培训工作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提前干、抓紧干,避免了阳光工程培训指标下来时由于时间紧而影响培训质量,保证了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3、部门联合,制定方案。主动与阳光办沟通、协调,制定实施方案,确定阳光培训计划,同时查缺补漏,完善软硬件设施。为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我们按照培训方案认真开展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并把各个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各级有关部门,并适时的得到主管部门正确的工作指导和帮助,为切实做好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4、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在培训方式上,除了正常的在校培训外,还带上教学设备下乡入户,把培训基地延伸到了乡镇村,把知识技能送到了农民学员家门口,真正方便了农民,得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5、加强管理、规范操作。阳光工程培训,是一项惠民、务实的严肃的工作。为了既培训好农民工,又达到上级要求,每期培训开班时,都邀请县阳光办领导上第一节课,在建档时,学员信息录入表、培训台帐和个人档案齐全,参训学员都留下联系电话,以加强回访。
二、存在的问题
1、对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对农民进行岗前技术培训,使其拥有一技之长,再参加工作本来是件好事。可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粗放型发展,基础实施建设投入不断加大的转型时期。各地“用工荒”现象的愈演愈烈,使农民工不用参加技术培训就能找到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由于部分农民受“目光短浅、金钱至上”的意识支配,只顾赚钱不愿参加技术培训。
2、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随着各种新型农具和新技术的投入使用,给农机阳光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目前,农机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远远满足不了培训发展的需要。而且现有的培训教师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知识老化问题突出,缺少专业性的进修,对新式农机状况知之甚少,掌握的知识明显落后于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近年,东明县虽然加强了对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也组织了一批从事阳光工程培训的教师参加了学习,但还不够目前的工作需要。
3、资金缺乏。财政补贴资金太少,不能满足特定专业的培训需求。国家对阳光工程培训培训费的补贴资金偏低,并且不分专业采取统一的补贴标准。市场紧缺的专业技术岗位,对工人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实践训练,培训费用过高。由于财政补助标准偏低,加之向农民收取培训费又十分困难,各培训学校只好采取缩短培训时间、减少培训环节等方式完成培训任务,导致学员学的技能不精,培训质量不高,不能满足特定专业的生产需求。
4、培训范围狭窄。仅仅局限于对农机使用和维修的培训已远远滞后于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和农机化新技术的快速普及,更不适应新型农民渴望通过培训获取新知识,增强发家致富本领的迫切需求。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参训积极性。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学校要充分采取电视、广播、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这项国家惠农政策的好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认知度。
2、加大对阳光工程培训的师资培训力度。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事业的发展,首先必须重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现今的科技日新月异,各种农业机械推广快,更新快,如果我们的教学人员不加强对业务的学习,就不能满足培训新技术的要求。因此,农机化培训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必须将农机培训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培育复合型、适用型的人才。
3、实施重点扶持。首先要充分借鉴“阳光工程”培训领域的成熟运作模式和成功经验,做好实际成本测算,根据不同培训需求和内容确定不同的培训规范,适当提高培训补贴额度;其次借鉴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根据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要求所需购置的教学设施给予适当补贴,按一定比例列支部分资金,用于新购机械以及所从事农业生产相关的教育培训,通过持续增加投入,进一步确立县级农机化学校在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4、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体制改革创新。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要立足于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结合农机化发展新形势,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加快形成保障有力的农机化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农机化学校要依托农机化技术重点推广项目,创造培训机会,满足培训需求,大力提升农机化教育培训能力,改善教育培训基础设施,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提高培训教材质量,增强农机化教育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教材体系建设,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编印好各类培训教材,更新教学设备,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培训服务能力。(王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