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干部联户活动中,邹城市农机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中心店镇迎河村对该村草莓种植设施机械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中心店镇迎河村位于镇驻地东北约1公里处,紧邻104国道,地理位置优越。该村高度重视农业结构调整,立足实际,改变传统种养模式,坚持把草莓当作一项重要的特色高效富民产业来抓,不断壮大草莓产业规模,通过跑市场、做宣传、抓服务等途径,发挥区位优势,多措并举力拓草莓销售渠道,使草莓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村草莓种植面积达到58亩,有大棚27个,种植户10户,年收入118万元,户均增收近12万元,已成为本村的支柱产业。
迎河村设施农业机械化现状为:草莓种植主要是钢架结构连栋温室,其中10个面积较大的,约三亩一个,其余17个建设较早,约两亩一个,草莓大棚全部采用滴灌技术,目前还有三个大棚没用卷帘机,五个大棚没用保温被。目前还没有用于大棚耕作的专门机具,主要靠临近农机大户提供的手扶、旋耕机开展耕作,群众反映不太方便。
草莓种植设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施农业装备一次性投资大,比较效益低,投入回收期长,比如40-45马力的专门的大棚王耕作机市场价格较高(国家补贴标准为1.3万元,预计市场价为:4.5万元,群众仍需再交3.2万元),购置后,作业次数、亩数有限;二是设施农业部分环节机械推广缓慢,如温控、光控设备等,一定程度上影响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三是群众对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比较渴求,特别是草莓种植管理的技术和一些先进的温室大棚温控、光控设备和草莓立体栽培技术;看到周边有的群众同样种植草莓,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收入比自己高出很多,很是羡慕。
加快迎河村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几点想法:一是继续坚持全市农机化均衡发展战略,将设施农业装备作为农机推广工作的重点、难点来抓;二是用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扶持设施农业装备优先发展,当前主要要把没用卷帘机的三个大棚,没用保温被五个大棚,通过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配齐相关设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适当调高补贴比例,促进其快速发展;三是通过对草莓设施栽培项目继续开拓农业观光旅游新模式,吸引周边游客观光旅游、采摘草莓,进一步扩大影响,增加群众收入;四是建立农业各部门农机农艺相联合的长效发展机制,共同推进草莓种植这一富民产业的快速发展;五是草莓立体栽培技术在节省土地、提高产出、提升草莓品质、标准化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观光旅游等方面效益显著,建议充分学习外地经验和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引进、实验、示范草莓立体栽培技术,带动和促进周边草莓种植户的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