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农机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看法

作者:王建锋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5日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农机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期农机校如何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综合利用教育资源,谋求发展途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推动农机校可持续发展,必须围绕农机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全面分析农机教育培训面临的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突出农机培训特色,强化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围绕“三个三”培训模式,实施产业化办学,探索农机教育培训的新路子。

    一、注重“三”个结合

    一是搞好教育培训工作与监理工作的结合。与监理部门形成整体合力,以监理促培训,以培训保证监理质量,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做到培训、检审两不误。

    二是搞好教育培训工作与农机推广的结合。对新技术进行超前培训,不仅能扩大培训服务的领域,还可以促进农机化科技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农民增收服务。

    三是搞好教育培训工作与农机市场的结合。目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面向市场搞培训已成为农机校新的发展增长点。在新形势下,只有广开培训门路,实行跨行业跨部门,采取各种形式办学,坚持“以农为主,面向农村,服务社会”的教学方针,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搞好“三”项协作

    农机校应该面向社会公开办学,开展包括干部培训、职工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类教育培训。培训的层次可以包括基础教育、岗位培训、技工培训、继续教育及学历教育等。在办学过程中搞好“三个协作”。

    一是与教育部门协作好。积极与教育部门加强联系,努力宣传自己,使农机培训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得到教育部门的肯定,从而在工作上得到支持。

    二是与劳动部门协作好。积极与劳动部门协作,可以为广大学员争取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提高了对广大学员的吸引力,有利于扩大农机化培训范围。

    三是与大中专院校协作好。争取与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办学,加强横向联合,可以实行挂靠在大中专院校的办法,走联合办学的路子,也可请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支援师资力量,提高农机教育培训档次和规模。

    三、把好“三”个关键

    1、按市场要求配优师资队伍。要建立健全农机化学校在职教职员工培训和再教育管理规章制度,抓好教职员工再教育,推动农机化学校自身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职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2、强化农机校教学制度建设。制定财务收支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教机教具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等来抓好学校的培训管理工作。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制,定岗定责落实到人,以提高农机化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声誉,促使农机培训管理工作走上正规化和规范化。

    3、创新农机化培训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这给农机化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可以按照“本地安置和向外输出”相结合、“有序转移和自发转移”相结合、“长期转移和短期就业”相结合的方法,积极收集信息,签订就业合同订单,推行“订单式”培训,这样可以避免农民自发外出的盲目性,实实在在为农服务,帮农增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