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垣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机具给农机合作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现有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较好地解决了农机规模化作业与小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减轻农户劳动强度,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总量达到36家,其中今年新增3家,注册资金总量7531万元,入社农户408户,入社大型农业机具1829台(套),其中大中拖328台,联合收割机331台,其他农机具1000余台(套),覆盖全县90%的乡(镇、办事处)。2013年度共开展农机作业服务56.3万亩,占全县作业面积的30%,作业服务总收入达2580万元,纯收入900余万元。
二、主要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工作落实到位。坚持把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指导、扶持和服务。结合实际制订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制订示范推广、人员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是落实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首先是实行政策倾斜。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时,重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有关涉农项目和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都由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如今年的保护性耕作项目,还有县里刚刚争取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均由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对合作社今后的规模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是加强指导服务,搞好典型示范。积极指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把农机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列为农机教育培训大行动的重要内容,制订培训规划,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重点抓好长垣县临黄农机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先进农机合作社建设,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示范带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是严格建设标准,加强规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要求,坚持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合作社成立后,按照企业运作模式成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订出行之有效的合作社章程、安全生产、机务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农机合作社在运作中有章可循。
四是注重业务培训,确保安全生产。把培训作为提高合作社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对合作社成员进行机械操作技术、基本维修知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社员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今年组织合作社成员到新密参观学习1次,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达400人(次)。
三、主要成效
通过部门扶持和自身努力,今年长垣县鑫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长垣县益禾农机专业合作社分别获得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和新乡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了增收节支。通过农机合作社将分散的机械组织起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一是开展土地流转、土地代管和订单作业等多种形式的农机服务。与周围村庄、农户签定农田作业服务合同,按合同或订单为农户进行耕、种、收等机械化作业,今年全县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7000余亩,订单作业面积22万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实现了社员和农户双增收。
二是实行“一条龙”服务。开展小麦机收、玉米播种、施肥、玉米、花生机收、秸秆还田、小麦机播、油菜机播等“一条龙”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时间缩短了,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三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农机户发家致富作坚强后盾。农机户参加农机合作社后,机械的入户挂牌、检验年审、维修保养、作业联系、合同签订、后勤保障等,都由合作社专人统一负责,扩大了作业区域,延长了作业时间,从而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了作业收入。
四是推进了农机化更好更快发展。农机手加入合作社,不仅提高了农机具的利用率,使农机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而且还引入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机事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的增长。
四、存在问题
农机部门将农机合作社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对合作社进行规范指导,给予政策扶持,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以下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规模问题。从目前农机合作社情况来看,一般规模也就是十几户,最多几十户,并且多以机械入股为主,机械仅限于耕、种、收等机具,农产品加工、养殖业、设施农业机械偏少,缺乏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
(二)土地问题。目前,土地是制约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农机专业合作社自身建设所需的场地,主要是办公场所、机具库棚和维修车间的占地问题。目前全县近60%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无固定场院停放机具的问题。如长垣县守山农机合作社,本来考察好的一块地,租金都已经交过了,但是由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其所在地政府一直没有批准建设。究其原因,是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占地实行严格的控制,靠农机合作社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很难解决,合作社用地选择难,耕地不能占用,闲地面积太小,部分社员家的机具甚至露天停放,任凭日晒雨淋。虽然《河南省农业机械化条例》24条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将“农业机械大户和农业机械服务组织存放农业机械的场地和建设车库、机棚用地应当纳入农业用地管理”,2013年中央一号文中对这一问题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农机专业合作还是不能从乡镇政府手中拿到土地。二是土地经营规模化问题,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大量先进、适用的大型农机具,目前的土地经营模式还是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土地小块分割,种植结构复杂,这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壁垒,限制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鸿沟。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成为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资金问题。农机专业合作社均由农民组成,自有资金非常有限,贷款融资又很困难,购买机械、配套设施建设等占用资金较多,目前36家合作社总投资7500余万元,除农机购置补贴和少部分奖励扶持外,其余大部分资金都由农民自筹,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一大瓶颈。
(四)制度问题。引进科学的理念、规范的制度管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运营和发展,是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根本。由于该县农机合作社创办时间尚短,合作社自身还存在许多拯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部分社员知识匮乏,合作和协作的意识还不高,部分合作社甚至没有完善的章程,其它的制度更是无从谈起。其次是多数农机合作社规模较小,稳定性差,个别合作社甚至只是一个空壳,名存实亡。第三是合作社内部财产和利益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顺。目前,绝大多数合作社运行方式不正规,财务制度不健全。第四是缺乏法律意识,作业协议内容不全。导致作业约定过于简单,有的只是口头约定,极易诱发作业数量、质量、时间、价格方面的纠纷。
(五)人才问题。人才缺乏也是目前摆在农机专业合作社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合作社成员大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而作为农机合作社,首要任务是为农民服务,其次才是效益,这就注定了经营合作社效益不会像其他行业那么可观,有管理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人才大都不愿到合作社来。农机专业合作社缺乏两种人才,一是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引领发展的带头人。“火车跑得快,全凭带头带”,农机经纪人、农机大户能够在农机发展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但缺乏科学引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和提升农机化发展水平的全面素质。二是缺乏具有较高农机操作、维修等技能的专业人才。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推动了农机装备水平迅速提高,涌现出一大批新型农户和农机大户,但他们中普遍存在不懂农业机械基本操作和盲目经营的情况,先进适用的农机具由于人为的因素而使用效率低下、事故率、损坏率高,既使本人经济收入受到影响,又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
(六)收益问题。正常情况下,农机专业合作社基本上是农机户、农机大户等自发组织创建的。一个规范的合作社从场院、库棚建设、办公、维修车间用房到信息设备完善需资金30-40万元左右。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以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为主的服务组织,社会效益大,收益率低,回收周期长。即使每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优先服务合作社,但远远弥补不了合作社社员的投资,存在投入与回收的矛盾问题,只有加大政府资金配套比,提高补贴率和累加补贴,才能缓和以上矛盾,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顺利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土地政策优惠。国家应在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库棚、维修车间、办公场所占地方面给予优惠,各级政府主要是县乡两级,加强与村委会协调,优先扶持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用地问题,切实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为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财政信贷支持。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从事的农田作业、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副产品初加工和科技推广项目,在资金上进行重点扶持,对规模较大、跨地域联合、带动农户较多、运行较规范、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机合作组织,给予重点扶持和奖励。金融部门也要积极安排专项贷款,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贴息贷款等更多的信贷支持。
(三)涉农项目带动。安排一些涉农项目时,要优先考虑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重点扶持。并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引进资金、引进机具、技术,示范、带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和创新,增强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四)农机物资补贴。近几年,国家不断深入强农、惠农政策,各级财政对农机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不断上升,上级部门要充分利用好农机补贴政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大中型农机具给予政策倾斜重点补贴,地方政府投入资金进行累加补贴;“三夏”、“三秋”农机作业用油对农机专业合作社优先、优惠、足量供应。
(五)财政奖励扶持。一方面要大额度重点扶持条件成熟的合作组织,发挥其领头羊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扶持面,引领农机合作组织全面、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