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13日,由农业部农机化技术推广总站李安宁副站长带队的农业部农机化司督查组到我省靖远、永昌、榆中县检查了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工作。
靖远县是农业部2013年项目县,督查组实地查看了靖远县五合乡二道渠村和东湾镇三河村保护性耕示范点,详细了解了旱作区留茬留膜覆盖抑蒸、灌溉农业区秸秆覆盖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实施效果及示范推广等情况,随后检查组来到靖远县元泰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询问了保护性耕作配套机具使用性能及作业服务开展情况。
永昌县是农业部2007年农业部项目县,已停止投入多年,督查组实地看了洪山窑乡、东寨镇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当看到处处都是集中连片的保护性耕作示范田时,督查组非常满意。永昌县示范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6年多,大麦留茬越冬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已得到农民的认可,常年示范面积在20多万亩。
榆中县是农业部2013年项目效果监测示范点,自2003年开始示范保护性耕作以来已经11年,保护性耕作效果已经显现。督查组实地看了清水驿乡清水村7年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和11年保护性耕作示范监测点,当看到试验对比土样有明显改变后,李安宁说保护性耕作技术贵在坚持,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希望你们继续坚持搞下去,不断扩大示范规模,为同类地区树立样板。
我省从2000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保护性耕作技术,到2013年,已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县42个,示范面积达到308万亩,免耕播种机、深松机等配套机具达到29000多台。通过多年示范,已探索形成了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机具系统和示范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