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以“三先”举措实现淮安农机推广新精彩

作者:淮安市农机局 杨明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2月31日

    2013年,全市各级农机科技推广部门紧紧抓住政策机遇,以省、市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引导,以争先创优为动力,好戏连台。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建设扎实推进,机具和机插面积高位均再创历史新高,顺利通过省级验收;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稳步推动,争取省级补助再创新高,市局也被表彰为全省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先进单位;农机科技、政策、服务“三下乡”活动扎实开展,全市送农机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淮安区举行;争取省以上农机科技推广项目资金3400万元,超过2012年资金总额;特色农机推广持续推进,联合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和江苏省农机具应用中心等优势单位成功举办江苏(淮安)高效设施农业装备现场会。省委副书记石泰峰、副省长徐鸣、市委书记姚晓东、市长曲福田、市委副书记练月琴、省局徐顺年局长、范伯仁副局长等多位领导视察和肯定淮安市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工作。

    一是率先在苏北建成首个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一年来,通过全市共同努力,全市新增插秧机6784标准台,保有量达到20894台,实现机插秧面积317.6万亩,机插率达到78.7%;80%的乡镇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7个水稻主产区全部创成示范县(区), 2013年8月5日,全市顺利通过省级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验收。《中国农机化导报》对该市水稻机插秧示范创建工作予以大篇幅宣传报道;市委姚晓东书记、市政府曲福田市长多次视察指导,市委练月琴副书记对该市示范创建工作两次作出重要批示,省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等10多家省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了该市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集成的成功做法。

    二是争先建成为现代农业提供装备支撑的农机示范基地。以服务高效农业为重点,紧紧抓住设施农业跟进配套工作,不断提升农业现代园区建设水平。按照市级以上高效农业园区全覆盖的要求,积极跟进,主动服务,着力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机械化配套服务上实现突破,实现特色农机服务覆盖市级所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0%。积极服务全市设施蔬菜种植、高效水产养殖和规模畜禽养殖三大高效农业主导产业,推广特色农机2000台套。着力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机械化配套服务上实现突破,将基地(园区)建设成为新机具、新技术普及应用的窗口,与市财政局联合建设市级设施高效农业示范基地35个,今年新增省级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2个,以低成本推动全市特色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实现量的跨越。

    三是创先全市实现科技推广工作产业链项目资金全覆盖。通过依托农机阳光工程培训和基层培训项目集成示范,切实抓好技术培训和宣传引导,全程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为各类农机化事业提供了人才保障;依托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建设、秸秆还田示范县、推进县项目建设资金和部级水稻育插秧项目资金,认真组织好现场演示和技术指导,积极开展稻麦秸秆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集成推广和运用,两项关键技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依托农机科技入户项目和三项工程项目,积极开展设施农业机械化集成示范,在农机企业和推广科研部门与农户之间建成紧密联系机制,加快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步伐,促进产、学、研、推、用一体化市场的形成,主要项目资金实现了推广工作产业链(培训+推广+服务)全覆盖。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