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阳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局的指导支持下,按照“坚持积极发展,重在提升规范”的指导思想,围绕该市“农业五大工程”特别是高标准粮田主产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发挥农机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发展为目标,把发展农机合作社作为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机制、推进农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的重点工作来抓,在扶持发展中促管理规范,在规范管理中提档升级,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实现了较快发展。
发展速度快。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303个,覆盖了全市所有县区和90个乡镇,覆盖乡镇率90%,服务能力覆盖约1100余个村庄230余万亩耕地,占全市总村庄数的35.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6%左右;位于粮食核心区的农机合作社243个,占84%。入社成员3382户,从业人员7375人,场院占地面积787.2亩,其中库棚建设面积253.2亩。
装备结构优。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11078台,其中大中拖2153台,联合收割机2136台,配套机具6800台,大中拖配套比1:3.16,机具配置以大型、高性能为主,资产总值达3.58亿元。
服务能力强。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完成作业服务量258万亩次,社均作业服务面积达到8500余亩。农机专业合作社由初期的单一作业,逐步向耕种收一条龙、全程服务、流转承包土地等综合性作业服务拓展,并延伸到农机维修、零配件供应、农资代购代销和农产品销售等多种经营领域。
经济效益好。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经营收入2.02亿元,社员人均5.9万元;合作社在农机服务范围扩大、效益提高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农民重复购机和机械维修等方面的费用。
一、多措并举,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加强领导,推动发展目标制度化。市农机部门印发了《2013年度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列入目标考核。目前,该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发展壮大,管理不断规范。
(二)分类指导,推动运行机制规范化。坚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与规范并重,把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完善放在与场院库棚建设、增加装备设施投入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促进发展中抓好规范,在规范运行中促进发展。通过规范管理,完善机制,提高发展能力,增强发展活力,实现持续发展。在合作社自我管理和行业管理方面制定了较为具体的组织管理办法,以合作社分布图、三夏(三秋)生产联系表、半年(年度)动态统计表、扶持(奖励)资金使用审批表、农机合作社排位表,季度(年终)通报等“一图五表一通报”为抓手,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明确了县、市农机管理部门的管理内容,创新工作机制,以管理促规范,促发展,从而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还制定了《安阳市市级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建设标准》,统一印制了《农机合作社入社登记表》《入社资产评估表》《社员证》《农机合作社会议记录》和国家有关促进和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法规制度等资料,指导农机合作社管理、运行规范化建设。
举办了三期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财务会计和驾驶操作人员培训班, 194家农机合作社的340余名骨干人员参加了培训班和外出观摩学习,在每年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中,也将合作社社员列为主要培训对象。通过培训,使农机管理干部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财会人员了解了当前国家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有关法规,进一步了解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相关知识;通过外出观摩学习,开拓了眼界,启发了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为提高办社水平初步奠定了知识和人才基础。通过培训和分类指导,有效提升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的整体素质,增强了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了合作社的运营效益。
(三)政策扶持,推动投入主体多元化。制定和落实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购机补贴政策等方面加以扶持。对农机合作社优先培训管理、经营人才,优先安排农机化相关项目,帮助农机合作社解决贷款和生产资金,切实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实力,逐步建立以国家资金投入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融资参股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据统计,2007~2013年各级财政投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资金累计达847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财政资金和奖励机具679万元,市级财政资168万元。其中2013年度受省财政资金扶持20万元。在各级扶持政策引导下,广大农机户、农村能人和许多的工商企业纷纷投资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形成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民个人投资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典型示范,推动创建工作常规化。注重培育发展资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指导、服务和扶持为抓手,整合各类资源,抓重点,重点抓;积极开展农机合作社“赶、帮、超”活动,开展以托管作业、承包经营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建立发展基地,形成一套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造血”机制;争创市级、省级、部级农机合作示范社和全市“十强”“十佳”“百优”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市迅速形成一批资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市已创建农业部示范农机合作社8家,省级示范农机合作社11家,达到省级以上“示范社”建设标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4家,全市“百优”示范农机合作社12家,市级示范农机合作社50家。
二、效果明显,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全市来看,农机专业合作社正逐步成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主导力量,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一是提高了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农机专业合作社装备多、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通过机械、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整合,统筹安排农机具的有偿使用,起到了整合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解决了“农机部门包不了、村集体统不了、一家一户干不了”的问题,满足了农户对农业机械的多样化需求。合作社通过订单作业和“一条龙”服务,不仅有效拓展了作业空间,而且也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农户需要农机服务只要与合作社联系就行了,再也不用为找机用机犯难了。
二是促进了土地合理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一方面,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替代功能,为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保障,进而有效地促进土地的流转;另一方面,农机合作社发挥机械优势,主动承揽农民流转出来的土地,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如安阳县富民农机合作社充分整合社员的机具和技术,最大限度的发挥机具的效益,积极与周边等村联系,以每亩400斤小麦、400斤玉米的价格流转土地2100余亩,托管土地5000余亩,实现年收入140万余元。截止目前,开展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作业的农机合作社达到40个,土地流转5.2万多亩,托管面积1万多亩。
三是加快了农业科技推广步伐。农机合作社承担了玉米机收、设施农业、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花生收获等各种农机化发展和建设项目,为推进农机化综合水平的提升发挥了显著作用。汤阴佳农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农业科技园区合作,在园区内流转的土地上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普及深耕、秸秆还田、沼气循环应用过程系统、自动节水灌溉系统、食品安全检测系统、病虫害自动测控系统、病虫害物理防治系统、退耕还林还草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机械锄草、机械中耕等技术,同时他们统一组队外出跨区作业,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统一油料、配件供应,实行单车核算,按作业量和创收多少进行分配,为农机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体上看,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服务层次、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资金、建设用地方面缺乏相应扶持优惠政策;社员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县市区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该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将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加强引导,突出重点,加大扶持,推动全市合作社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进一步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