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采用“四动工作法”工作法创造了秸秆机械化还田新佳绩,全年推广大中型拖拉机471台,秸秆还田机332台,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66.5万亩。
一、宣传培训互动
一是媒体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宣传专栏、宣传资料片等向农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出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发展的浓厚舆论氛围,提高了农民群众对秸秆机械化还田的知晓率和使用率。二是巡回教育。选择一大批经济基础较好、村干部负责任、群众接受新事物强、长期实行统一农机作业的镇村,进行现场展示和机具演示,让农民真正认识到秸秆还田机械的高效作用。三是参观学习。组织村组干部、农机合作社负责人、种田能手和农机大户到发展较快、使用效果较好的镇村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听取别人的经验介绍,提高农民的使用积极性。四是集中培训。为使广大农民尽快熟悉掌握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县农委、农机部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镇、村,先后举办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集成技术、还田机具应用与插秧机操作技术培训班45期,培训人员8600人次,主要针对秸秆机械化还田过程中,农民和机手最关心、最实用的内容进行培训,大大提高了秸秆机械化还田率。
二、技术服务驱动
一是制订技术路线。根据我县农作物生产实际情况,分别研究出台麦稻轮作区、麦玉米轮作区和水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二是印发指导意见。编制印发秸秆还田技术资料和宣传彩页,指导农民开展机械化作业。三是开展跟踪服务。强化对农机手特别是新购农户的业务培训和科技入户引导,提高农机手掌握运用还田机械的能力。同时,在秸秆机械化还田期间,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和全县农机维修网点全力开展技术指导和维修服务活动,使新机具、新技术充分发挥作用,确保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顺利进行。
三、典型示范带动
在重点区域和重要路段,组织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每镇建立1-2个秸秆机械化还田2000亩核心示范方,着力把示范基地建好、管好、做大、做强。依托示范基地,搞好经验总结,形成技术规范或操作规程,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做给农民看、帮助农民算、教会农民干,做到点增多面扩大,提高农民投资经营秸秆还田机械的热情。
四、运营机制助动
根据前几年的工作经验,创新推广模式,采取大户带动、整村推进的发展模式,实行秸秆机械化还田整体推进。整体推进措施为采取村社共建、社社联建、企社共建,合作社经营,市场化运作。全县实行“三机联动四统一”模式(三机为联合收割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或秸秆抛洒装置、旋耕机或玉米板茬播种机,四统一为统一收割、统一粉碎还田、统一旋耕或玉米板茬播种、统一收费),既保证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落实,又运用市场化手段促进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开展。让农民得实惠、村干部有收益、机手有效益,充分挖掘了合作潜力,建立了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