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化“堵”为“疏” 为秸秆找出路

作者:河北省赵县副县长康建林 本站发布时间:2016年06月29日 收藏

  1999年是赵县秸秆禁烧的转机之年。以前是一味“堵”,对老百姓烧秸秆防不胜防。我们也认识到这不是长久之计,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子了。老百姓也厌倦了和政府官员“打游击”,期盼着政府给指出一条秸秆综合利用的路子来。

  这一年,县委、县政府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下血本敞开补贴农民购买农机具。当时一台清江650拖拉机大约4万元,秸秆切碎机4000元,每台拖拉机补贴8000元~11000元,切碎机补贴1000元。只要农民有需求,就敞开补贴。这一年县政府拿出350万元资金,用于大中型拖拉机、玉米秸秆切碎机、旋耕机等机具补贴,当年全县补贴50~65马力拖拉机381台,秸秆切碎机381台,旋耕机360台,铡草机900台。我们镇上当年购置了368台大拖和配套机械。为实现秸秆就地切碎还田提供了机具保障。

  当时农村还在征收“三提五统”,第一次领到农机补贴“回头钱”的农机手,心里乐开了花。当时,每亩地的作业费用是20元,扣除油料消耗能挣到近6000~8000元,再加上旋耕,三到四年就能挣回一台拖拉机。为给购买新机具的农机手找活干,全镇积极推广县农机局规范的《秸秆还田作业合同》,保证了“农机有活干、种地有机用”。农机手和农民找到了**佳结合点。

  成功的原因主要是两条:一是在经济上农机手和农户都能够接受;二是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以往的切碎机切出来是丝丝缕缕,拉不开、扯不断,影响农民耕种,应用新技术切出来都成了碎末,直接融进了土壤。质量提高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农机马力大了,刀具改进了;二是玉米品种的改进了,到成熟期秸秆依然是青枝绿叶,容易打碎。

  成功的喜悦激励我们继续努力。经过两三年的不懈推广,到本世纪初,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在赵县成为了历史。通过多年的秸秆还田实施数据对比,玉米秸秆直接还田较传统堆沤还田比较,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简化工序,节省劳力,促进增产,减少污染的作用。据测定,实行秸秆机械切碎直接还田,相当于亩增施标准氮肥22.8~29.9千克,标准磷肥12.3~14.7千克。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利用也带动了赵县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壮大。通过实施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促进了小麦秸秆切抛机、玉米秸秆切碎机、玉米收获机等机具的研发、生产、推广、应用。

  河北省赵县副县长康建林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news.xinhuanet.com/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