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麦前农机推广工作总结分析

作者:武城县农机局 赵长奎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6月19日

    每年的小麦收割前,正是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的关键时期,武城县农机局抓住有利时机,创新工作思路,成立了专职农机推广宣传小分队,将小麦保护性耕作和玉米免耕深松多层施肥播种技术捆绑推广宣传。自5月23日开始,连续半个多月,召开了大大小小9次现场会,参会6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推广效果。笔者自始自终参与其中,现做总结分析,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一、工作情况

    1、小分队由一名副局长带队,人员由推广站、机校、宣传科部分骨干组成,功能集小麦测产、技术讲解和机具操作于一体,配备一台面包车和一部移动扩音器,提前编印农机新技术明白纸,提前准备好小麦生长期的对比数据(自播种以来的全部数据)。

    2、选择推广基础比较薄弱、地性代表性较强的乡镇区域,选择交通便利、村两委号召力较强的村庄,选择对比性较强的麦田(相同麦种在同等管理条件下的相邻两块麦田)。

    3、小麦对比测产。提前通知乡镇分管乡镇长,安排乡镇农机站长和耕作地块机手参加,每块麦田选取5个点,相同千粒重计算产量(实际保护性耕作麦粒较平播重5-10%)。通过对比,免耕地块较平播亩穗数大体相当,穗粒数多2-4个。

    4、现场会准备。联系乡镇分管乡镇长和地块村庄支部书记,通知相邻4、5个村庄,每村组织机手大约20人。现场每人一份农机技术明白纸,要求小麦免耕播种机和玉米免耕深松多层施肥机开到现场(其实此两名机手很愿意带机参加)。

    二、工作特点

    1、时间灵活机动。一改过去我们根据上班作息时间定时间、农民被动接受参加的习惯,开会时间根据农民的作息时间而定。提前与农民约定,一般选择在早晨6点或5点半,小分队人员提前十分钟赶到(我们都是4、5点钟出发),现场会每次大约一个小时,尽量不影响农民劳动。

    2、会务发扬民主。提前通知乡镇,明确要求乡镇农机站长必须参加,鼓励农民和农机手参加,力戒行政命令,造成反感抵触情绪。村庄召集人员只在大喇叭上下通知,只说农机局的来什么什么地块进行现场授课,不做硬性规定。这一办法使农民感到很新鲜,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主动参加会议的积极性。

    3、会场直观具体。把机具直接开到地头,以机具为载体讲技术,通过了解机具的构造和原理了解技术。在麦田地头开会,以实物(对比麦田)为载体讲技术,用事实说话,老百姓口服心服,部分老百姓一见对比地块不用讲解就说小麦免耕播省事,麦穗头子不少还挺大,每亩多个百十来斤不成问题。

    4、教学方式互动。一改过去纯说教性质的培训形式,鼓励基层领导和农机手参与,给他们提供提问题的机会,真实地反映技术理解和实际操作的难点,真实的交流推广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5、内容贴近实际。内容偏重于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就技术说技术,根据测量数据实话实说,力戒形式主义,力戒“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好就好,不好就不好,数据显示什么就说什么,好的说经验,不好的说教训,问题出在哪里、原因是什么,如何改正。

    三、工作效果

    1、提高了农民对农机新技术的兴趣和认知度。通过现场宣传培训,使农民更直观的认识到了农机新技术的优越性,提高了农机手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示范推广的力度,起到了培训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的效果。

    2、提高了农机管理人员的素质。由于现场宣传培训采用互动方式,管理人员学到的是最真实的经验,接触到的是最实际的问题,逼着讲解人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现的问题哪些是个性的,哪些是共性的,哪些是机具构造问题,哪些是操作技术问题。

    3、提高了农机管理队伍的形象。一改过去农机局只会查车的“武夫”形象,现场农民都说农机局真是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现场会我们提前到位,老百姓都说没想到机关人员这么早,真是一支守时守信的“干事”团队。现场会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抽群众一颗烟、不吃群众一顿饭,老百姓都说农机局真是一支“自己”的贴心服务队。

    四、工作问题

    1、部分乡镇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乡镇金钱至上、工作次之,首先关心的是会务费的问题,配合工作不积极,个别乡镇以种种理由推诿扯皮,小分队只好利用当地农机合作社组织现场会。

    2、农机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既是带队也是一名讲解员,和其他人一样从未接受过正规的农机技术培训,所掌握的知识主要是凭自己的日积月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讲解效果。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1、加大农机工作的宣传力度。农机推广宣传工作是农机业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机具更新换代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加大自身工作的宣传力度,争取得到各方面进一步的支持。

    2、进一步提升农机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建议上级农机管理部门适时组织基层人员脱产技术培训,及时系统地更新农机新技术知识。只有“师傅”的能力提高了,才有可能培养出技术过硬的“徒弟”,如果自己还“半瓶子不满”,怎么能教书育才。

    3、建立长效机制。推广宣传小分队组建工作时间不长,确实起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武城县农机局决定将小分队作为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组织机构,单设办公室,处理农机技术推广宣传工作的日常事务,确保工作的长期性和连续性。(武城县农机局  赵长奎)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