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局《关于开展农业机械需求状况调研的通知》精神,为了深入了解我区农机化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农机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的作用,区农机办抽调有关人员组成调研组进行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同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农机合作社成员、农机手、农机经销商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调研,对我区农机化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牡丹区农机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区农机化工作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思想,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特别是2005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我区农机化事业发展迅速,农业机械增长较快,大、中型农业机械增长势头强劲,配套机具持续增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得到推广应用。
1、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截止目前,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50万千瓦,农机总值达到9.5亿元,全区各类拖拉机达9682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3866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达225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达81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达569台,玉米播种机2400余台。另外田园管理机、电动卷帘机、铡草机、挤奶机等各类设施农业机械及畜牧机械也取得较大进展,全区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
2、农机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小麦生产实现了耕种收全过程机械化,全区100余万亩小麦,预计5天就能完成夏收任务,小麦机收率达98%;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玉米机播面积预计60余万亩。“三秋”期间,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服务,大力推行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去年实现玉米机收51.8万亩,机收率81%,玉米秸秆还田60万亩,还田率95%,全区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80%以上。
3、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成效显著。以农机科技示范园为载体,实施园区带动、机手带动战略,加强农机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全面推广普及小麦机收、秸秆还田、玉米机播、小麦免耕播种、农机农艺融合、保护性耕作等新技术。通过加强领导、健全组织、落实责任、大力宣传、强化培训等措施,建立了高庄天庙、吴店冯庄、大黄集毕寨、黄堽等多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园区,去年实现小麦保护性耕作面积26万亩,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为全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4、农机补贴政策激发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2005年实施农机补贴政策以来,中央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牡丹区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农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补贴政策深入民心,有效激发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
二、存在问题
1、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化发展不平衡。在农机装备发展方面存在不平衡现状,即: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动力机械多,配套机械少;种植业机械多,农村其他各业机械少;传统作业机械多,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少;粮食作物机械多,经济作物机械少。在不同作物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目前我区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还有待提高,玉米机播率今年快速提高,玉米联合收获处于发展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另外,经济作物、设施农业、畜牧业等机械化水平很低,不适应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
2、农民购买力低,对农机化的投入仍显不足。作为农机投资主体的农民经济实力较弱,农机产品价位较高,农机作业季节性强、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低,制约了农民对高性能机械的投入。农机补贴规模难以满足农民需求,近几年,虽然国家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但仍满足不了广大农民的实际需求,从我区的农机购置补贴实际来看,能够享受农机补贴的农户仅占报名数的60%左右。
3、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机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目前,尽管各乡镇都建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但是大部分合作社专业化程度较低,运作不规范。绝大多数农机户还是独立经营,农机的利用率不足,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降低了农机的经营效益。
4、农机与农艺不相适应。农民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品种、规格不统一,相邻地块不能同时连续收割,尤其是地块零散,经营规模小,直接影响了大型机具作业,大机械与小地块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当前农业机械需求状况
1、传统粮食种植业机械需求量仍然较大 。我区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虽然小麦、玉米的机械化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是随着机械的更新换代、报废、出售等原因,小麦、玉米的播种、收获、 田间管理等常规机械需求量依然最大。
2、经济作物机械需求增大。花生、棉花、大蒜等经济作物的播种、收获等作业基本上全部依靠人工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农民急需安全、适用、性能可靠的经济作物机械。
3、设施农业机械需求量较大。 目前蔬菜、瓜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相应的机械相对较少,特别是温室大棚的种植管理,大部分依靠人工管理,效率低,费时、费工。因此,像大棚多功能作业机、电动卷帘机等设施农业机械需求量较大。
4、畜牧机械有部分需求。 随着部分农户养殖牛、羊规模的扩大,麦草收集打捆、玉米秸秆收获、饲料加工、挤奶机、储奶罐等畜牧机械的需求量相应增加。
四、今后农机化发展的重点
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观念发生改变,今后一段时间,我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趋势。
(一)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需求增加。我区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种植面积仍占耕地面积的较大比例,小麦、玉米的耕、种、管、收等机械的需求量依然较大,主要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将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
(二)机械需求趋向多样性、复杂性。农机需求一方面趋向大中型机械、复合型机械、多功能性机械等。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对经济作物、养殖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同时,农机使用者对产品的适应性、可靠性和作业效率、售后服务的关注度显著提高。
(三)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随着农村务农人员老龄化的发展,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的需求将加大,要求农机服务领域向多方位拓展、服务形式多样化,实现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
五、对于发展农机化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机工作的重视,切实把发展农机化置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来考虑,将农机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对农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有关部门要关心农机化、支持农机化,为农机化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加强政策引导,增加农机化投入。建立和完善包括农机购置补贴、燃油补贴、农机保险、机耕道建设等多项政策支持,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自愿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体系,建立长效的政策扶持发展机制,调动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机补贴办法,逐步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资金总量,重点支持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及服务体系建设。
(三)强化新机具研发推广。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 提高农业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引导农民选择具有先进性和地区适用性的农业机械,重点做好保护性耕作、深松、化肥深施、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玉米收获等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