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市:加快培植壮大山东省优质农业机械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的做法

作者:丁冰冰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7月25日

    近年来,兖州市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工业发展,把农业机械工业作为全市工业体系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重点扶持,有力地促进了兖州市农业机械工业的蓬勃发展。在国家和省市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更是为农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形成了以大中马力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水稻联合收割机、大豆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等为重点的产业格局,产品配套体系较为完善。目前,全市现有山拖农机装备公司、山东大丰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国丰机械有限公司、山东玉丰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山东大华机械有限公司、兖州市凯兴工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农机生产企业近100多家。年生产能力5万余台套,农机产品覆盖动力机械、小麦、玉米、水稻、林牧、蔬菜、设施农业、粮食粗加工等8大类100多个品种,年农机产品生产销售额达到近10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近2万人,农机产业链不断延伸,逐步在全市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售后服务、信息反馈为一体的新型农机工业体系。其中,五征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系五征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主要生产大中马力拖拉机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二至四缸系列柴油发动机40多种变型产品、玉米收获机械及多种配套农机具,是国家重要的大中型拖拉机、发动机生产和出口基地。山拖农机在国内中拖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50%以上,社会保有量逾30万台,居全国之首;大丰机械是国内生产联合收割机的骨干企业,主导品牌“大丰王”系山东省著名商标,年产销量两万台以上,连续七年在国内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市场上稳居第一,占全国市场的1/3。大丰王联合收割机被商务部评为“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国丰机械1995年成功研发我国第一台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主要生产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收获青饲机、秸秆粉碎还田机和纯扫式道路清扫车,先后获得“全国用户满意农机品牌”、“农民满意农机产品”等殊荣。国丰牌玉米收获机连续三年取得山东省政府采购中标量第一;玉丰机械是兖州市玉丰机械有限公司和德州市华北农机装备有限公司于2006年合资成立的,实现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主导产品有悬挂式玉米收获机、小麦互换割台机、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市农机装备企业可以说是产销两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引力同步提升。

    一、抓机制建设,优化农机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坚持规划引导。坚持把农机产业作为全市优势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发展,精心编制了农机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明确了发展重点和方向,鼓励重点企业沿规划发展,引导外来资本沿产业聚集,实现农机产业的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正在规划建设3.8平方公里的农机产业园,涵盖农机生产基地、农机展览交易中心、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农机新产品研发中心四大板块,全面提升农机产业竞争力。指导农机骨干企业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短期经营运作计划,将五征山拖、大丰、玉丰等企业列入“22616”梯队企业培育工程,分别制定了三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过10亿元的发展目标。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出台了农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在项目引进、立项、融资、土地、资金、生产要素供应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推动优质农机生产基地持续、健康发展。将重大农机产业项目纳入重点产业项目集中会战,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千方百计为企业提供便利。对农机骨干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制度,坚决为企业排除各种干扰,减轻额外负担,严查破坏企业发展环境的人和事,促使企业轻装前进、安心经营、加速发展。

    二、抓科技创新,打造农机产业发展优势

    一是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企业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加强与全国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吸收转化科技成果,注重引导农机企业研发运用新技术打造新优势,不断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目前,全市2家农机企业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大丰机械先后承担了“国家大型农机具重点技术开发项目”、“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等重大科研课题;玉丰机械研制生产的4YW—2型玉米联合收获机,通过国家专利局审查,荣获“实用新型专利”。

    二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制定品牌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倡导“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经营理念,对经济实力强、质量水平高的骨干企业,进行结对帮扶,指导企业做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策划申报工作。完善品牌创建激励政策,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和法人分别给予100万元、10万元奖励,对获得山东名牌产品和山东著名商标的企业和法人分别给予30万元、6万元奖励。近年来,全市用于品牌创建工作的奖励资金已超过500万元。“大丰王”联合收割机、“TS”拖拉机被评为山东名牌产品,“大丰王”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已申报国家驰名商标。

    三是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坚持“有标贯标、缺标补标、无标建标”的原则,组织企业大力开展采标、建标活动,引导企业广泛采用国家或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市2家农机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大丰机械公司获得了3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认证。

    三、抓质量监管,夯实农机产业发展根基

    一是健全质量认证体系。指导企业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计量检测体系,进一步健全索证索票、质量追溯和召回退出等机制,严把产品原料进购、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质量关,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目前,8家农机企业通过ISO900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二是健全质量诚信体系。加快推进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构筑质量信用信息交流平台,推动质量信用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加强质量诚信道德教育,培育“诚实守信”质量文化,提高全社会质量信用意识。完善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发布制度和质量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依法惩处制假售假的违法犯罪行为,打造“人人讲质量,个个重诚信”的质量环境。

    三是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加强农机产品检测能力建设,在现有质量计量检验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依托鲁南质检中心,发挥主干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优势,充分发挥农业产业与技术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机产品科技研发实力、整体质量水平和产品综合竞争力。同时,不断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认真开展《山东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信息平台》网上直报工作,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诊断式”服务,指导企业挖潜降耗。

    四是健全执法监管体系。加强综合监管,与质量相关监管部门之间建立统一协调、信息共享的质量监管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查大案、端窝点、整市场”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制假售价等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出现质量问题的,不分企业规模大小,不论贡献多少,坚决做到“四不放过”,即:不查清源头不放过,不责令整改不放过,不严厉处罚不放过,不追究责任不放过。去年以来,共出动执法人员1600余人次,检查农机企业200余家次,有效净化了农机市场环境。(丁冰冰)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