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五台县农机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创 新与发展的总体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本县玉米种植优势,玉米全程 机械化生产以秋季薄弱生产环节片段为切入点,出台十项措施着力推进玉米机收 秸秆还田技术。
一是加强信息传播,导航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农机化信息以电视新闻、网络 信息等媒体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传播有关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项目,取 得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社会效益(节约劳动力和减轻农民的 劳动强度)、生态效益(秸秆还田降低火险等级和环境污染),达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导航玉米机收秸秆还田。
二是用实施项目农民得实惠事例引导,争取各级领导支持和激发农民群众实 施项目的热情。用近年来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区域(沟南、茹村、豆村等乡镇) 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区域(阳白、东冶、建安等乡镇)实施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技 术项目农民得实惠事例教育广大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争取各级领导干部高度重 视、支持,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实施项目的热情。
三是选择适应机型,提高机具使用性能。五台县丘陵山区属一年一作旱作农 业区,玉米生产惯用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副产物 玉米秸秆稠密、粗壮、坚硬、高大,小功率小机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难以承担秸 秆粉碎还田。大地块选择大功率大机型,小地块选择大功率小机型,方能提高机 具使用性能。
四是注重使用机具信息反馈,提高机具技术性能。目前,玉米联合收获机械 型号繁多,各生产厂所产机具各有其特点,随着地区差异使用技术要求各不相同 。在生产实践中注重使用机具信息反馈,反馈到生产厂进行技术改进,循环往复 ,提高、完善机具技术性能。
五是农机农艺技术融合、互补,规范实施项目技术。玉米是左右生长作物, 推荐播种行距60cm,株距30到33 cm,为玉米机收降低损失率创造条件,玉米机 收秸秆还田保证质量,为下年播种打基础。比如,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区域,玉 米秸秆还田要求粉碎率和耕翻覆盖程度高,避免春季施肥铺膜播种过程中,地表 残留秸秆扯破地膜等。
六是因地制宜,全面推进薄弱的秋季农机化生产片段发展。大型玉米联合收 获机械效率高,向粮食主产区发展,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机动灵活,向偏僻丘 陵山区发展,必要时相互搭配。因地制宜,全面推进秋季薄弱的玉米机收秸秆还 田农机化生产片段迅速发展。
七是科学分配农机奖补资金,增强薄弱环节“集成”机械化技术实施能力。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购置薄弱环节的大中型机具倾斜,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 大户、农机(作业)联动组织倾斜,向粮食主产区农机化示范基地倾斜;农机作 业补贴向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耕等作业项目补贴;引导地方补贴措施类 同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作业补贴。科学应用、分配农机奖补资金,增强薄弱环节 “集成”机械化技术实施能力。
八是打造一流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机械化地膜覆盖栽培区域,春季应用浅 旋耕整地、施肥铺膜播种、植保除草,秋季推进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深耕等机械 化作业,农机农艺融合,打造以地膜覆盖为特色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区域,春季应用浅旋耕整地、硬茬播种、植保除草,秋季推进 玉米收获秸秆还田、深松耕等机械化作业,农机农艺融合,打造以少耕免耕为特 色的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
九是强化农机技术培训,促进农机安全生产。通过“阳光工程”、“雨露计 划”对驾驶人员进行机具保养与维修、操作技术及农机安全知识等普及技术培训 ;购置那个厂家机具(主要是玉米联合收获机械),邀请对应厂商的技术人员对 机具操作手进行机具保养、调整、使用等特种技术培训,并进行跟踪服务。强化 农机技术培训,杜绝无证、违规、违障、盲目操纵机具,以人为本,促进农机安 全生产,安全是致富的源泉,安全是效益的保障。
十是争取追加资金,增强保护和净化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旅游环境扶持力度 。五台山既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是世界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中内外文 化交流门槛和场所,保护和净化五台山旅游环境意义重大而深远。针对五台县近 年来玉米机械化生产迅速发展,常年种植面积30余万亩,玉米秸秆资源丰富,综 合利用率低,是森林火灾,污染环境最大隐患,而丘陵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低,购 置大中型秸秆还田机具能力弱,山高坡陡机械化作业效率低、成本高的现状,为 保护和净化中国佛教圣地五台山旅游环境,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建议,争取追 加资金,增强扶持力度,促进玉米秸秆还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