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市:免耕播种成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头戏

作者:山西省永济市农机局 赵永昌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8日
    山西省永济市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尤其是今年小麦、玉米播种面积相继突破50万亩。为了全面抓好今年保护性耕作项目,永济市农机局从面积、机具、技术三个方面,狠抓项目落实。今年夏季秋粮播种时机,永济市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把免耕播种作为关键技术来引导推广。完成保护性耕作玉米播种面积30余万亩,保护性耕作播种机具500余台。

    永济农民种地,以前下种之前,要求耕得越深越好,耙得越细越好,这样土壤疏松,便于种子发芽、作物生产。这有道理,可这个理实行起来不仅费事,更重要的是怕遇上旱——土壤疏松,水分流失快,抗旱性差。在这种情况下,免耕播种机迅速走到了农业生产的前台。小麦、玉米在实行联合收获过程中,秸秆被粉碎还田。以前,要求把这些粉碎了的秸秆耕压到地表下,地耙平了,再进行播种。有了免耕播种机,耕耙的程序都免了。免耕播种机适宜于在留茬未耕地里播种, 同时侧深施肥, 它一次可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盖、镇压等多道工序。

   “采用免耕播种,粉碎还田的秸秆以及地里生长的杂草,是覆盖在地表上的,就像一床被子,起到了很好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免耕播种最大的‘学问’之一,就在这免耕了的垄背上。因为没有耕,垄背的土质比较硬,在降雨时,即便雨量不大,也较容易形成径流,流入播种带,从而起到了更好地利用降水的作用。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因为垄大,通风透光条件好,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以前农民种地,不管是种还是收,都很费时。收获拉得时间长不说,收完了,还要耕一遍,耙几遍,才能种上。从芒种开始,一直种到6月底,‘战时’长达20多天。现在收种几乎不存在时间差。联合收获机在前面收,只要愿意,完全可以让免耕播种机跟在后面种。现在,我们开展‘一条龙’作业服务,农民收种的时间,长的也不过10来天”。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民久如是说。

  收种时间缩短,就意味着延长了作物的生产期。据永济市农机局高级工程师赵永昌了解观察,永济市玉米生长期普通延长了10多天。“不要小看这10多天的时间,它对最终形成产量起了不小的作用。现在永济市秋季玉米亩产量在1200-1500斤很普遍,生长期的延长是增产的原因之一”。赵永昌说。

   免耕播种机现在价格在1万多元;需要配套90马力左右的拖拉机,费用在8万多元。农民购买这一套机械时,可以配上秸秆还田机、旋耕机,费用约1万多元。这一整套,费用约10万多元,国家实行的农业机械补贴可以补约3万多元。

    “农民购买这一整套机械,就是只在本地作业,一年春夏秋三季作业累计30天,一天60亩,共可完成1800亩。一亩挣30元钱,一年就有毛挣5万多元的收入,两年多的时间就能收回购买机械的钱。”赵永昌说,“这些机械质量都不错,使用五六年不用更换大的部件。这样算下来,这种机械不仅让农民省力省时,也给一些农民提供了致富路子。”

    由于今年以来永济市农机部门大力宣传推广免耕播种这一保护性耕作关键技术,使广大干群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有了进一步了解,据了解目前全市实施免耕播种的30余万亩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报道 赵永昌)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