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纪实
在今年的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巨野县农机部门按照省市 “大农机、大推广、大培训”总体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的要求,以“农机科技下乡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了“春耕春管技术指导下乡、科技培训下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宣传下乡、农机检修下乡、平安农机创建宣传下乡”等多种形式的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一、“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突出重点,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在农机科技下乡活动中,县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全县农机化工作实际和农业生产特点,按照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内容贴近农民、手段适合农民、方式方便农民、效果富裕农民”的工作方法,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辐射带动”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农机科技下乡重点内容突出
一是结合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着力抓好新购机补贴农民机手的培训,提高新购机农民的操作使用水平和对农机化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自活动开展以来,举办培训班10期,受训农民达到2600余人,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购好机、用好机、出效益”的技术需求。
二是组织好重点技术专项培训。巨野县是全国闻名的棉花生产基地和大蒜种植产区,一蒜一棉种植是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在科技下乡过程中,巨野县农机部门把棉花生产的病虫害机械化综合防治和大蒜收获机械化作为经济作物机械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分别在章缝镇、大谢集镇、营里镇、陶庙镇举办蒜、棉生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6期,现场演示会8次,使全县大蒜、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是紧紧围绕季节特点和主要农时,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大力开展以“春季麦田管理机械化综合技术、春耕备播、秸秆还田、棉花病虫害机械化综合防治、玉米机械化播种”等为主题的科技下乡活动,加强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
四是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新购机农民为主,加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驾驶操作水平、维修保养技能、安全生产意识和经营管理观念。
(二)、农机科技下乡活动形式多样。
在农机科技下乡活动中,巨野县农机部门把活动实效性、针对性、可行性放在突出位置,印制宣传资料1万余份、科技展牌20余块,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宣传服务。一是通过赶科技大集等形式,从全县农机系统抽出20余名农机技术人员,结合农机生产厂家和农机经销企业,成立农机技术宣传队,出动宣传车、通过现场机具展示,发放宣传材料等,开展农机科技宣传服务。二是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采取“手把手、面对面”、现场培训、入户指导以及农村“大喇叭”等多样灵活的方式,以保护性耕作技术为培训重点,突出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三是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充分发挥县农机化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和技术优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以方便农民的原则,把培训班办在乡村,有计划地抓好农机使用技术的培训。
(三)、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给力现代农业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机科技下乡是全面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是搞好农业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开展好“大农机、大推广、大培训”的重要举措。自开展农机科技下乡以来,巨野县农机部门,按照省市《农机科技下乡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全县实施的“国家千亿斤粮食工程”和“国家四十万亩农机深松整地作业项目”,以购机补贴政策为杠杆,以创新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和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为纽带,以玉米生产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机械植保等保护性耕作新机具、新技术为主要内容,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辐射带动”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截止目前,出动“农机科技下乡宣传车”160余台次;专家科普讲座20余次;组织新型农机具展示活动40余次;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联合机收、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图片展示活动120余次;现场发放农机科技图书、光盘资料1000余册(个);发放明白纸、宣传材料1万余份;解答农民群众技术咨询2600余人次;累计指导、培训各类农机操作、技术人员5800余人次。
通过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提高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取得了七个方面的成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把握了工作重点,掌握了农机化管理服务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技能得到提高,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新型农机具的热情。六是通过机手开展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农机作业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使农机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七是通过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提高了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认知度,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增强了农民增收、增效和致富的本领。
二、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完善“科技下乡”服务功能。
一是领导重视 责任明确。巨野县农机部门按照省、市《关于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的具体要求,结合全县农机化工作实际,制定了《2012年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农机科技下乡活动”领导小组。工作中,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落实任务目标,切实为“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
二是宣传发动 营造氛围。县农机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化媒体,组织农机科技人员进行科普讲座,开展农机科技咨询,加大农机科技宣传引导度,营造良好的农机科技下乡的工作氛围;同时组织农机生产厂家和农机经销企业,成立农机科技宣传服务队,出动农机科技宣传服务车,采用赶科技大集的形式,现场机具演示,农机新技术图版展示,发放宣传材料等,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坚持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机手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是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在科技下乡活动中,县农机部门突出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以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农机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为重点内容,以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为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全县实施的“国家千亿斤粮食工程”和“国家40万亩农机深松整地项目”及“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实施,根据全县种植结构和农机经营服务模式,结合农时,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农机科技下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是整合资源 规范实施。 在科技下乡活动中,县农机部门充分利用县农机校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发挥县农机校“规范化建设”的资源优势,和推广、修配、监理、管理等团队人才优势,从全县农机系统抽出50余名技术骨干,实行“定任务、定目标、定奖惩”的工作方法,分组包片对全县十八个镇、区、办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同时县农机局配备5辆科技下乡宣传车和影视器材,并联合郓城工力、大野农机公司等,配置了一批先进的、复合型、高技术含量的农机装备作为演示机具,应用到农机科技下乡活动中,使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摸的着,增加了科技下乡的直观效果。
三、求实创新,把农机科技下乡活动推向深入。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和农机化发展,实施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同时对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农机部门要与时俱进,为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技术支撑。
一是建立农机科技下乡的长效机制。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农机科技下乡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于长远,坚定两种理念,一是树立“服务大农业、服务大农机”的理念。二是要树立“科技兴机、人才强机”的理念,实践证明,农机科技下乡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方面的效应越来越明显,随着农机化事业的迅猛发展,巨野县农机化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进入转型期。强化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大力培养农机高科技人才是加快现代农业及农机化发展的综合保障,工作中应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扩展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切实把“农机科技培训”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二是丰富“科技下乡”活动内容,满足农民多元化技术需求。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农业科技提供技术支撑,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环节,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要增产,农民要增收,必须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和耕作方式,加强农机与农业的联动机制,扩大科技下乡活动内容,大力开展“小麦、玉米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在两个“一条龙”技术模式的引领下,重点在玉米免耕播种、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生产、品种选择、机具配置、作业要求、技术规范上搞好科技指导和科技服务,满足农民在“耕、种、管、收、加”等方面的技术需求。
三是在科技下乡活动中要强化“四个”结合:一是与国家和政府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相结合,把科技下乡活动融入到政策实施当中,加强指导、科学推进,最大限度的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扶持,进一步完善农机科技下乡的服务功能;二是与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相结合,加强对农机合作社的技术服务与指导,全面提高合作社成员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农机合作社进一步优化结构,增强农机合作社的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综合服务功能;三是与创建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相结合,依托创新示范园区,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四是与新闻媒体、生产厂家、销售企业相结合,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优势,激发广大农民对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和应用愿望。在农机科技下乡活动中,结合生产厂家、销售企业,一方面组织一批多功能、高技术含量的新机具进行演示,不断丰富科技下乡机具品种、科技培训内容,尽量满足农民对各种类型机具的技术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生产厂家、销售企业与农民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了解农民群众产品建议,达到生产厂家、销售企业受益、农民群众满意的“双赢”目的。
四是加强农机科技下乡人才队伍建设。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应用,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必须有一支技术过硬、素质优良的农机人才队伍进行推广、培训、引导和组织实施,否则先进的农机技术在生产实施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机科技下乡队伍建设。工作中,通过研讨会、交流会、培训会、技能比赛等形式,提高农机科技下乡团队的整体能力和适应能力。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人员外出学习,进行“充电”,开阔视野,增强服务能力。切实加强农机科技人员素质教育,增强“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建设新农村”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把农机科技下乡活动深入到镇、区和村庄、田间、地头,满足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学、所用。同时,及时精选、更新和完善科技下乡的内容,把玉米机收、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经济作物机械化新技术、高科技含量机具的使用与保养作为科技下乡的重点项目,大力推进低碳、环保、适宜型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邬可令 杨孔着 时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