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蔬菜大棚里常驻“气象员”,这种自动气象站可使每个大棚增产15%

作者:《农村大众》本报通讯员 杨冰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7日

  “棚内温度29.5℃,为了保持大棚内温度,今天得赶紧放风了。”平度市明村镇大黄埠村的吴京德接了一个电话后和妻子从家里赶到了自家的大棚。在家怎么会知道大棚里的温度过高了呢?这要归功于大棚里的“气象员”——自动气象站。

  吴京德和妻子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也是技术带头人,这个樱桃番茄大棚是村里重点扶植的示范棚。在大棚中间的一垄地上,矗立着一台白色的机器。这是一台价值15万元的自动气象站,也是平度市气象局的实验项目,能通过数据传输器将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传输给市气象局电脑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后,可预报蔬菜收成、农作物产量和蔬菜病虫害,给其他菜农提供信息参考。

  在吴京德看来,这台2011年底安装的一米多高的机器非常神奇。“市气象局隔几天就会来人,记录一下数据。可不要小看这台机器,它可以使每个蔬菜大棚增产15%。”除了知道它靠太阳能发电,里面装了芯片之外,其中的门道他还说不太清楚,但采用这项技术后带来的实际效益,让他明白农业也确实需要这样的高科技来增收、增效。

  在吴京德占地1.5亩的蔬菜大棚里,高科技手段还不止这些。大棚安装的音响设备,是植物声频控制技术,也能代替农药杀灭虫害。据了解,明村镇目前已在全镇范围内综合推广使用了秸秆生物反应堆、防虫网和黄板杀虫、植物声频控制、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等农业新技术。 

   本报通讯员 杨冰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