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有多大晒场就有多大水稻割晒技术在农四师成功推广

作者:兵团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2日

  9月7日,对于农四师六十八团六连承包户曹阳来说是个高兴的日子,要在大场翻晒水稻长达半个月的日子宣告彻底结束。“从9月4日开始水稻割晒到7日拾禾,4天时间,承包地变成了晒场,出地就清粮交公,水稻割晒技术真是为我解决了晾晒大难题,要是按过去的收获方式,收割晾晒入库最少要花10天时间”。看着手上的交粮清单,曹阳显得既高兴又轻松。

    这一天对于六十八团来说更是一个水稻收获变革的起始日。农四师农业局局长张华新为了检验水稻拾禾的净度,专门将稻穗放置在贴地的行子里,看着拾禾收割机作业后的地面像梳子梳过一样干净,他高兴的说,水稻捡拾非常干净,达到了预期收获目标,这在农四师水稻传统收割晾晒上又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水稻就地割晒,4天水分现场测定为12.5个,达到仓储标准。

    六十八团地处伊犁河谷南岸,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团场。今年水稻种植7.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以往每到秋收时节,因为晒场紧张,团连公路、营区路都变成晾晒水稻临时的晒场,不仅对团场职工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车辆碾压、机械摊收都给收获到手的水稻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同时对该团支柱产业“伊香”米业来说,传统晾晒造成水稻单产受影响、品质下降、碎米多、出米率低。增加了大米的加工成本费用。

    从时间上说,割晒机在水稻秆青穗黄时就能下地收割,比传统的直收式收割机能提前10天左右;从产量上说,水稻经过割晒,青的稻秆能促进水稻的后熟,而秆黄时收割造成水稻营养倒流,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八成熟、十成收”的效果;从品质上说,割晒技术更能降低大米的破碎率,提升大米的光泽度,保证营养不流失,大米原有的清香和口感更好。该团农业科科长吴跃新这样介绍说。

    该团为确保水稻割晒技术推广成功,一方面在水稻插秧面积上与各基层连队签订责任状,做到横插竖割,确保割晒面积达到总收获面积的30%以上,另一方面团场拿出380万元,无息借给职工积极购买割晒机械,并出台了借款5年分期偿还本金的优惠政策来调动职工购买割晒机械的积极性。8月底,该团在黑龙江农垦迎丰机械厂购入53台,为全面推广水稻割晒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团团长戴永林在召开的水稻割晒现场会上提出,割晒是在东北成功实施的水稻收获技术,今年各基层连队要不打折扣的完成既定的割晒面积,要将职工从水稻上场、上路的摊晒工作中解脱出来,能腾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设施农业和第三产业,实现职工减负增收的“双赢”效果,在2013年该团割晒面积将达到总面积的80%以上。(作者:农四师六十八团  冉耀贤  提交:农四师农机局  张冰)

新闻来源地址:

手机看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