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市:以往种地靠耕牛如今“铁牛”显身手

作者:曲永刚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6日

    金秋时节招远金都大地田间地垄,一台台忙碌的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秸秆还田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等大中型现代化生产机械活跃在田间地头,金都大地一派繁忙景象。

    玉米联合收割机省时省力真带劲

    在招远市蚕庄镇的大片玉米地里,老翅张家村农民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收玉米。玉米地里,玉米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作业,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散发出阵阵清香。机器前面的滚动轮不断地将玉米秸秆切割、粉碎,地里留下薄薄一层被打碎的秸秆。一棒棒饱满的玉米穗被快速地送进收割机上的拖斗内,整个过程就像工厂里的流水线干净利落。

    “现在好啦,玉米不用掰,玉米秸不用刨,联合收割机一来,真是省时又省力,原先一亩地俺们老两口从掰苞米到刨苞米秸子最少的一整天,可是不轻松,现在可好了玉米联合收割机一亩地也就是半个小时左右就完工,种地省多大劲儿啊,这一百块钱花得值。”村民张师傅告诉记者。

    机械收获不但节省了劳力,而且直接将玉米秆粉碎还田,秸秆腐烂后是天然的肥料,相当于施了一次农家肥,节约了来年化肥使用量。秸秆还田后,种子可以直接种下去,就像盖了一层“棉被”。而以前没有秸秆还田,玉米秸秆都被农民用作柴禾烧掉了。玉米机械化收获,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虽然收获一亩玉米地需要支付100元的费用,但是还是有不少人热衷“高科技”产品。

    新型玉米脱粒机效率提高

    眼下不少玉米种植户已将玉米收回家中晾晒,接下来就是给玉米脱粒的工序了,这对于他们来讲是最为费事的活了,据农民朋友介绍,以往用普通的脱粒机一亩地玉米一个人最少的一天才能完成,现在只需十分钟就能解决,效率大幅提高。

    在招远市蚕庄镇西沟村,记者看到只见一辆安装在拖拉机上的脱粒机车头前伸出一个大铲子,堆放在地上的玉米被这个铲子收集起来存进“肚中”,随着驾驶员慢慢驾驶拖拉机向前行驶,拖拉机身后一粒粒金黄的玉米粒被吐了出来,只需晾晒一下就可以存放起来来。一亩地产的棒子,十分钟后就变成了玉米粒,只需支付10元的费用即可。

     据了解,这种机械工作一小时120元,一般的种植户种个四五亩玉米只需半个小时就能轻松搞定。新型玉米脱粒机解决了以往农民玉米脱粒的辛苦,受到广大玉米种植户的欢迎。

    耕牛退位“铁牛”显身手

    在紧张有序的机收作业中老农机手王师傅告诉记者,去年他的这台大马力拖拉机再配上一台小麦免耕播种机,耕作起来不仅可以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施肥、播种,而且还省时、省力、省费用。今年王师傅又改进了一下自己的致富宝贝,依照这样的作业速度,整个三秋下来,他至少也能作业300亩。

    机手老宋告诉记者:“现在农民种地可轻快了。家家户户四五亩地,从种到收全部由机器代劳,一上午的时间准能搞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腰包都鼓起来了,种地的思想观念也解放了,对玉米联合收获、深松、小麦免耕播种这一新模式已欣然接受。一方面减轻了人工劳作的苦累,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机手提供了宽广的舞台,关键是农机化新技术能提高粮食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现在咱农民种地真是太省心省事了,一户种个10亩 20亩的地,有个一两天的功夫就可以收种完事。要说这省心的关键,还得是这现代化机械作业的力量。有了这些现代化种地武器,咱农民种起地来只管接收,什么耕、种、收环节这些咱农民自己都不用操心。”招远市齐山镇农民宋师傅幸福的说道。

    以往三秋会战,大型农业机械数量少,庄稼活大部分靠人工劳作,三秋战线拉得过长,农民种地苦不堪言,一个多月下来,浑身上下得掉层皮。如今,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驱动下,许多大型现代农业机械走进农村,随着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农民种地的科学意识提高了,纷纷摒弃了传统耕作模式,而采用了增产增收的保护性耕作新技术。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泥巴的庄稼汉子不见了。依托现代农业机械,三秋时间大大缩短,人工劳动强度大大降低,粮食丰产丰收。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逐年加大,现代高新高效农业机械已走进千家万户,招远市农业机械保有量连年递增。农机手们不仅利用现代农机走向了发家致富的快车道,也刷新了招远市现代农机的快速发展,今年全市有2.65万余台现代化农机具参与三秋会战。( 曲永刚  )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