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霍城镇捷力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由霍城镇农机站牵头,联合霍城镇刘庄村农民杨志友等14户农户自发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8月12日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登记,注册资金145万元。经过几年的发展,2011年,合作社在县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项目扶持和合作社成员集资筹措资金20多万元,土地部门无偿划拨土地1400平方米,新修办公室3间,修理铺2间,车库9间,厂库棚5间。合作社现有社员26名,其中技术人员5名。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6台,联合收割机6台,配套农机具28台(件),维修设备6台(件)。2011年作业面积达到了2.3万亩以上,实现农机经营总收入130万元,纯收入65万元。
找准“切入点”,不断拓展作业领域
该合作社成立后,在镇农机站的具体指导下,抓住当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的有利时机,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上门作业服务,其服务范围不仅满足当地周边村社农户的农机作业需求,其作业区域还逐步辐射到省外的新疆、省内的皇城、山丹马场、高台、临泽、甘州等地,开展的业务范围从春耕、春播到秋收、秋翻,形成了一条龙的作业服务,不但解决了在农业生产中有机户作业难、无机户用机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外出务工的农户放心外出务工,不但方便了农户,也使合作社成员得到了实惠。
抓住“要害点”,发挥合作社最大优势
合作社以创新运行机制为基础、以完善作业服务为保障,以增强自我服务职能为主要措施,以增加社员收入为目标,本着先发展后规范,先服务后创业的基本思路和稳中求实、实中有进的发展原则,建立牢固的经济合作关系和道德诚信观念,发扬团结合作、协同发展、共同致富的社员精神,严格按照章程规定的管理制度开展农业生产和社会服务活动,基本实现了规范化、企业化管理。同时结合农机化作业融合了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广和示范作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对原有机具逐步进行了更新,引进了一批新型实用的农机具,为外出务工和留守家庭以及土地流转的农户每年完成农机作业1.3万亩以上,实现了合作社+农户的互利共赢。
壮大“落脚点”,拓宽合作社服务范围
一是县局推广的农机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项目,合作社带头建立示范点1个,示范面积500亩,积极推广机械化深松、免耕播种等农机化新机具和新技术;二是合作社大力普及推广马铃薯播种、收获全程机械化新机具和新技术,每年的作业面积均在2000亩以上;三是适时引进并推广了大油菜的机械化联合收获新机具和新技术。
培育“关键点”,不断提高社员技术水平
社员素质是关键,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在“春耕”、“三夏”、“三秋”作业前定期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讲解作业标准、机具操作、维修保养、安全知识等,为广大社员和农机户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社员之间优势互补,互助合作,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社员收入持续快速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