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426万亩,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2012年,全县粮食面积达到33.9万亩,其中水田30.3万亩。长期以来,由于水稻种植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加之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使得广大稻农依靠先进农机化技术改变传统人工插秧方式的愿望日趋迫切。在这种形势下,该县围绕水稻机插秧项目实施,以突破工厂化育秧为重点,扎实有效地引导机插秧朝着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高度重视,为突破水稻工厂化育秧提供强力保障。为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实行局长负责,技术单位具体落实专抓的工作机制。把水稻工厂化育秧,专业化育秧作为提高生产水平的重大举措,在试点乡镇精心组织、积极探索、深入推进。
建成育秧主体队伍。县农机局把主体队伍建设作为推进集中育秧,专业化的关键点,坚持重基层,用能人,抓能手,目前已建立起三种类型。一是以村干部牵头担任育秧户,充分发挥他们懂技术,有热情,在群众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优势,组织群众进行集中育秧。二是以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为主体的育秧队伍。发挥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对群众的组织、带动作用,鼓励支持他们组织集中专业育秧。三是以种田能手为主体的育秧队伍。由各村种田能手联合周边农户采取互帮互助的方法进行集中育秧。
推行工厂化育秧,为突破水稻机插秧瓶颈提供有效保证。为了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单产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组织化和农业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县局以设施化育秧为推手,多措并举,扶持金圩农机专业合作社兴建现代化育秧工厂,找准了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收获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
科学规划,抓好育秧工厂的建设。县农机局在水稻种植面积大,辐射效果好的白塔畈乡东楼村扶持金圩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了一个现代化的育秧工厂,实现了工厂化育秧技术零的突破。合理利用,积极探索运行机制。一是工厂育秧运行机制。以水稻专业合作或农机合作社为平台,采取统一供秧,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专业化防治、统一原粮品牌、统一订单销售“五统一”的办法,与农户订立生产合同,进行全程服务。二是综合利用运行机制。在7月下旬至3月中旬的8个月时间,与专业农业科技公司合作,进行反季节蔬菜,时令水果及花卉等高效农产品生产,提高综合利用效益。
农机与农艺联动,为突破水稻机插秧瓶颈奠定坚实基础。育秧是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难点和重点,是制约发展的瓶颈。5月,在金寨县金圩利民农机合作社,县农机局牵头召开了全县工厂化育秧机插秧现场观摩培训会。县农委、县农机局、白塔畈乡、县种植业发展局等有关单位主要领导、白塔畈乡、梅山镇等8个乡镇农机推广中心主任和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以及20多名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育秧工厂机械化流水线播种作业、软盘育秧操作演示、大棚育秧、机械插秧等,听取了合作社长汪雷介绍机械化育插秧省工省时省钱、增产增收增效情况。白塔畈乡长曾凡豪结合实际分析该乡水稻生产和实行机械化作业的情况和实行机械化育插秧的意义,表示把实施机械化育插秧工作作为乡政府重点给予扶持。县农机局长杨贵标对全县因地制宜实施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工作进行全面布置,明确了我县今后实施目标和扶持措施,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县农委农艺专家介绍农艺技术要点,并就该项技术的成熟行和可实施性作了专题发言。农机专业技术人员以“机械化育插秧主要优势和技术要点”为主题作了专题讲座,采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幻灯片方式,直观传授技术,讲解要点,并和与会代表互动交流。通过观摩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实行机械化育插秧省工省时省钱、增产增效增收,对发展机械化育插秧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我县专业化育插秧的整体水平。
机械化生产对水稻高产和粮食丰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从金寨县水稻收获情况看,机械化生产对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成功开展和粮食的丰产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县农机局在金圩农机专业合作社建立的千亩农机化示范基地,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在千亩连片高产创建核心区均建立了农机化示范点,全县示范片水稻机插、机耕和机收率分别达到50%、100%和100%,水稻产量明显提升,高产千亩片核心区实现测产(实产)605.6公斤/亩。通过对合作社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一般农民水稻生产部分机械化的实地成本核算对比,全程机械化亩产比部分机械化亩产增产105.6公斤. 增收125.75元。
以金圩农机专业合作社工厂化育秧示范标准计算,以百亩为单位。一育秧:工厂化育秧6个人两小时完成,工资、生活费290元;人工育扯秧30人一天,工资、生活费3450元。二插秧:每百亩机械化插秧机(久保田)4台10个人一天,工资、油耗、生活费1230元;人工插秧100人一天工资、生活费11500元。机械化育插秧相对节约10270元,换算成亩及每亩节约102.7元。由此可见机械化育插秧效益比人工育插秧明显提高。
今年金寨县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化高产栽培,农机和农艺技术的密切结合,实行统一“供种、育秧、插秧、配方施肥、植保、水浆管理”,能实现精量栽植,有效增加基本亩数,规范群体起点,为水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奠定高产基础,并实现节本增效。一是栽种质量好、效率高。使用机插秧实现了株行距配置的标准化,秧苗栽插深浅适度、一致,返青快,分孽强,成活率高。每台插秧机每小时可插2—5亩,是人工插秧的30倍左右。二是作物通风透光好,病虫害少。机械插秧行距比人工插秧高出8—10公分,通风透光条件好,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发病率比其它栽培方式少20—30%,且有利于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三是省工、节本、高产。实践表明,水稻种植、收获两个环节实现机械化作业可分别减少劳动用工量50%和80%,大幅度提高工效;机械栽插比人工手插平均节约成本30元/亩左右,提高单产50公斤/亩以上;机械收获较人工收获节省成本60元/亩。(金寨县农机局 卢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