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玉米联合机收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一定的推广,群众对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有了较直观的认识,不仅抢农时,而且大大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环境问题。因此抓好玉米秸秆机械还田,杜绝秸秆焚烧工作一直是我们农机部门“三秋”工作的重点。为了解我县玉米秸秆还田情况的现状,我局组成了调研组分赴全县十八个镇区办、田间地头,通过与镇、村干部、农机手、农户面对面交流,就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分析报告如下:
一、全县玉米秸秆还田的现状及工作措施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18个镇区办,玉米种植面积近40万亩,其中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利用面积34万亩。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有:机械还田、青贮氨化、秸秆沼气、秸秆固化、自然养猪法、干贮和其他方式。随着“玉米联合收获、深松整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全程机械化作业新模式的推广,实现了省时、省力、省成本又增收,受到广大农民、机手的欢迎,玉米桔秆机械还田是秸秆转化利用的主要措施。
(二)、玉米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①增肥地力、节约用肥支出。据测算,秸秆还田后,每亩秸秆相当于60公斤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45公斤硫酸钾、2.5方优质粗肥,亩均节约肥料投入15元。②增产效果明显。实施玉米秸秆还田的农田除第一年外,以后多年,小麦亩增产可达10%左右,玉米亩增产可达160斤左右。③减少用工支出,增加机手收入。玉米机收每小时可收3-5亩,秸秆还田省去了砍、运等工序,省时省力,效率比人工收割高出十余倍,而且用人少,用时短,不会耽误其他农事生产,机收服务费仅在70元/亩,与人工收获相比要节约50元/亩左右。机手年可增加纯收入2万元左右。④减少环境污染以及秸秆燃烧造成的安全事故。
(三)、加大玉米秸秆还田的做法
1、提高认识,加大禁烧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及采取宣传车、张贴标语、口号、印发宣传 材料 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各级各部门关于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管理的要求,切实提高广大农户对秸秆还田经济效益及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的认识;切实履行起监督职责,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焚烧秸秆行为,做好秋季的秸秆禁烧工作,防止因秸秆焚烧造成重大污染或安全事故。
2、完善机制,落实相关责任。把秸秆禁烧工作作为当前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农机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农机监理人员深入镇村、田间地头,配合乡镇共同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坚持“疏”“堵”结合,建立秸秆禁烧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责任层层落实到位,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督查力度和检查频次,切实采取强有力措施,将秸秆禁烧工作推向深入,确保全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同时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增强禁烧秸秆的自觉性。
3、实施政策引导,组织宣传发动,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同时,每年“三秋”期间,都组织召开由分管农业县长、农口部门主要负责人、各镇区办农机、农技站长、农机合作社长参加的玉米联合机收及保护性耕作现场会,通过现场演示,群众对玉米联合机收、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保护性耕作有了直观的认识,普遍认为此项技术不仅抢农时,而且大大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环境问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肥了地力,促进了作物生长,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是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并结合“大推广、大培训、大宣传”工作的开展,及时组织农机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农机化作业的顺利开展。
4、多措并举,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把玉米秸秆的粉碎还田、青贮、回收利用等工作列入“三秋”农机化工作重点,科学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与农户、养殖户签订秸秆粉碎还田、青贮及回收利用合同,并按照统一的质量标准实施机械化作业。今年,全县完成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作业面积35万亩,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力度加大,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的不断增加和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增加秸秆还田面积,减少秸秆禁烧压力,各镇区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同时也加大了以秸秆还田为重点的综合利用工作力度:一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二是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新技术。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大力推广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并充分发挥大型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的作用,实施秸秆直接还田。
5、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机械。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工作中,优先满足农民对玉米联和收获机、深松机的需求,几年来,共推广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131台,这些机具的陆续推广使用,进一步优化了全县的农机装备结构,推动了全县玉米秸秆还田面积不断增加。
二、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对玉米秸秆机械还田认识上的不足。一部分农民没有长期的效益观念,受传统耕作方式影响,担心秸杆还田后影响小麦出苗,甚至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清理到地头沟边。
(二)、个别新机手未经过系统培训,特别是实际操作培训,技术不够娴熟,导致有些秸秆粉碎不够细,影响了还田质量,农民担心小麦播种受到影响,心中存在顾虑,也制约了秸秆还田的实施。
(三)、对于秸秆焚烧与秸秆还田,农民考虑较多的是经济帐。秸秆焚烧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危害,但对农民来说,他不需要掏钱。而在秸秆还田中,农民不仅每亩要多增加几十元的支出,经济效益又不能立刻得到显现,积极性当然不高。
三、对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对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工作的认识。采取开辟报纸、电视专栏、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标语,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多种有效形式向农民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给环境和土壤带来的严重危害及秸秆还田产生的显著效益,特别是大力宣传玉米秸秆机械还田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交通等方面所带来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切实提高农民对秸秆还田的认识,充分调动农民进行秸秆还田的自觉性;形成秸秆还田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机械推广进度。为适应玉米秸秆机械还田的需求,农机部门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并向重点镇办、重点机具进行倾斜。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要向重点机具、重点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倾斜,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的拉动作用,加快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深松机的推广。
(三)加强科技示范园、农机服务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的实施,抓好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示范推广,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示范宣传,开展社会化服务,示范、带动玉米生产机械化大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应用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让农民深入了解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农民应用这项技术的能力。
(四)强化秸秆还田质量督查。县农机部门在“三秋”期间要组织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成立秸秆还田信息宣传组、技术服务组、质量督查组、安全生产组,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巡查,搞好技术服务、监督秸秆还田质量、制止违章作业、处理违章行为。
(五)抓住工作重点,搞好全程服务。三秋期间,农机部门切实加强玉米秸秆还田的组织领导,加强机手对机械的操作和作业质量的业务培训,及早对所需机械的数量和种类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实行定单作业,及早同机手特别是农机专业合作社签订作业合同。及时掌握本地作业进度,了解机械供需情况,实现机械合理有序流动,确保作业顺利进行。(张仰光 邹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