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马学勇把农机服务做成产业

作者:《中国县域经济报》作者:张智磊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1日

  山东济宁的马学勇对于农机原本是“门外汉”,但就是这位“门外汉”把购买农机进行农机服务、做成了一种具有投资性质的经营项目,且经营得有生有色。目前,他经营的金牛农机合作社有16个机手、十多台农机和配套农机具,每年收入数十万元。

  由经营饭店到做农机服务

  马学勇生于1979年,小时候经常看到父亲和三个叔叔合伙用小四轮做农机服务、搞运输。但家里的农机氛围并没有让马学勇“子承父业”,他选择了一条父辈们没有走过的路,他当上了厨师,并掘到了“第一桶金”。

  马学勇的三个叔叔都有自己的副业,大叔做建筑,二叔做电气焊,小叔做养殖,2004年,农机跨区收割服务悄然走热,农机运输及耕地的主角也渐渐由小拖向大轮拖过渡。眼看着当地拖拉机的马力不断增加,马学勇的父亲和叔叔不愿意再在农机方面追加投资。

  听到这个消息后,马学勇对父亲和叔叔说:“做了这么长时间,丢了可惜,一年农忙就两三个月,也不耽误你们做副业,我买农机你们还继续开吧?”双方一拍即合,马学勇当年就买了一台55马力的中轮拖。就这样,马学勇打开了他人生的又一扇大门。

  马学勇投资农机的当口,正赶上当地农业、农民对大轮拖农机服务需求的上升期,市场需求旺盛,为马学勇带来了不错的收益。初尝甜头的马学勇,2005年接着购买一台东方红700拖拉机,2006年又购买了一台东方红850拖拉机。

  随着家里拖拉机数量越来越多,马学勇的弟弟成为父辈的接班人,接替了父辈们的农机服务大旗。如此一来,一大家子有3台拖拉机、5个机手,农机服务由此在当地做得风生水起。

  “大方”的农机老板

  在跨入农机行业之前,马学勇就是一个经营者,只不过那时候是经营饭店,技术支撑是厨艺。投资农机后,他不但把经营饭店的经验用到了农机服务上,而且在两者之间找到了共通点,走出了一条“一加一大于二”的路子。

  饭店经营在马学勇的农机经营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因为经营饭店,客人来来往往,我因此积累了人脉。因为济宁市的经销商看上了我的饭店位置好、客源多,所以现在我还做起了农机销售和服务,而且这项业务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并且将来可能会成为我的主要业务。”马学勇说。

  每年农忙之后,马学勇都会在自己的饭店里宴请金牛合作社的机手。他说:“伙计们在一起泡杯茶,喝点小酒,总结下当季的农机常见的故障,服务经验和不足之处,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把从市场得到的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在明年的服务中做得更好。”

  占据天时地理和人和,现在,马学勇的农机销售服务业务越做越大,2010年马学勇的农机销售点,卖出了32台东方红大马力拖拉机,这让他非常自豪,也尝到了更多由农机带来的甜头。现在,他的销售点,每新到一批拖拉机,他都会发起机手们在拖拉机上插上金牛合作社和东方红的彩旗,浩浩荡荡地开到镇上走一圈,声势做得相当大,客观上起到了相当好的广告效果。

  为了发展不断学习

  马学勇现在每年还有一个例行的活动——免费服务100亩地,对象是镇上的五保老人、无劳动力的家庭、自己合作社的忠实用户。马学勇作为金牛合作社的理事长,在服务时,他免费为社员们提供饭菜,免费为农机加油。

  马学勇说,自己有拖拉机驾驶证,但很少操作,但他谈起拖拉机的结构,如何配套机具都如数家珍,用他的话说,“跟做菜加各种调料一样,都有个程序”。

  2011年,马学勇翻新扩建现在的饭店。他的计划是前面是饭店住宿,后面做农机库房。前端做得好,服务也要跟得上。目前,马学勇又在计划把他对农机有兴趣的一个堂弟,送到专业的机构学习拖拉机维修技术,为更好更强的做好农机服务做技术上的准备。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是马学勇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每年都会去参观全国农机展,看看展会上最新的农机、机具,感受下农机的发展趋势。

  马学勇坦诚说自己农机实践不行,但在学习方面很自信。他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到位和持续加强,做农机服务成为许多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手段,购买农机不再只是简单的添置生产工具,也成了一种投资行为,且投资农机的方式也变得丰富多样。专业机手是为了升级换代自己的生产工具,老机手们是为下一代谋划致富出路,同时,资本让跨行业投资农机的行为也多了起来,投资农机产业的未来美好而可期待。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