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9岁的梁朝顺,是武城县广运街道办梁庄村农民。多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和武城农机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他通过农机使自己的家庭先富起来,成为十里八乡家喻户晓的农机致富大户。目前,他已拥有福田欧豹—100型拖拉机2台,小型拖拉机3台,小麦联合收割机3台,大型玉米联合收获机3台,秸杆还田机2台,脱粒机1台,灌溉机械3台(套),配套旋耕机、犁、耙、播等农机具4台(套),固定资产60余万元,年收入10万余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专业大户。
说起他的致富梦,梁朝顺心里也是酸酸的,1997年,为了满足自家农耕的需要,梁朝顺利用省吃俭用节省的3000元,又从亲戚朋友处借了2000元钱,购买了1台小型拖拉机,1台脱粒机和犁、耙等简单的机械。1999年,武城县的联合收割机很少,只有7--8台背负式收割机,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农民小麦收获的需求,梁朝顺瞅准了这个有利时机,筹措了8万元资金,购买了第1台福田牌联合收割机。由于经验不足,加上聘请的收割机手技术不太熟练,头一年除去成本,收益一般。2000年初,他又买了一台春雨牌联合收割机,聘请了4个师傅,全部参加了农机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当年“三夏”期间,在完成本地麦收以后,开始了第一年的赴外地跨区机收。他先后转战了安阳、濮阳、河北、内蒙古等几个省份,由于机器的性能好、作业质量高、收费合理,所到之处,都很受欢迎,机器作业几乎不停歇,这一年共创收6万元,可以说这是梁朝顺淘到的“第一桶金”。现如今,他不但建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而且每年都带领村里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到外地淘金,每年“三夏”,梁朝顺都联合附近的10个联合收割机户,组成一个跨区小分队,在县农机部门的协调下或自发组织,提前到安阳、濮阳、河北的邯郸、石家庄和内蒙古等地考察市场,签订收割协议,然后联合到外地进行机收,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今年7月中旬,他们又结伴踏上了远赴内蒙的跨区开展作业,辗转几年下来,经常跟他外出作业的农机专业户人人都成了致富钉子户:年年创收都超过十万元。
每每提起他的致富经,梁朝顺都深有感触地说:“我家世代都是农民,深知种粮的艰辛,农民离不开土地,土地离不开农机,要彻底改变农村的面貌,一靠党的政策,二靠机械化。多年来,自己靠农机赚了一些钱,但是自己始终不会忘记曾经支持过我的农机部门和帮助过自己的众乡邻,是他们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多次给予自己政策上、人力、物力和资金上的扶持与帮助。现在自己脱贫致富了,一定大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积极传受农机技术和致富经验,靠农机带动乡村发展,帮助乡亲们致富。”(方文霞 张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