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 图为:省农业厅厅长祝金水(左四)、省农机局局长吴庆峰(左五)在黄冈市副市长王浩明(左六)、黄梅县委副书记郭茂兰(左一)的陪同下,视察机播油菜长势。
图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
图为:黄梅县农机技术推广中心工程,占地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总造价约为1100万元。将集农机化科教培训、技术推广、安全监理、购机补贴办理、农机销售及管理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全省一流的县级农机化公共服务设施,为全县广大农机从业人员提供优质、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图为:机播油菜现场
图为:黄梅县农机“送政策、送科技、送机具”及万台农机闹春耕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图为:黄梅县农机局直属党总支书记、局长程吉良
黄梅县农机局举办2012年第一期插秧机手培训班,向机插秧大户赠送插秧机
图为:黄冈市农机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丹(右一),副局长袁海林(中)在黄梅县农机局局长程吉良(左一)陪同下,检查指导农机春耕生产工作
图为:农机合作社为农民开展机插秧服务
图为:阳光工程黄梅县农机技术培训
记者 吕博林 通讯员 邢海棠
在举国上下同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记者来到鄂豫皖三省交界黄梅戏之乡的黄梅县,在俭朴的黄梅县农机局办公楼里记者见到了朴实、干练的黄梅县农机局局长程吉良。他热情接待了我们。当谈到黄梅农机建设发展时,他娓娓道来:
2005年到2011年国家和省级投入到我县的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4283万元,县政府在2005-2011年间安排资金249万元,对农民购置插秧机实行累加补贴。共补贴农民购买农业机15850台,受益农户13650户,拉动社会投入共计1.335亿元。其中,2010、2011年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分别达到1270万元和1330万元。
2006-2010年,全县先后承担实施了农业部下达的“全国优质水稻产区农机化服务中心建设”、“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国家投入项目资金共计180万元。
2006-2011年,县政府共计安排县级财政扶持农机化发展资金195万元,其中:农机化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费每年10万元、“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工作经费每年10万元。2011年底,全县农业机械装备总动力37万千瓦,比2006年增加13.2万千瓦,增长55%;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油菜播种机等农业机械3.76万台,比2006年增加0.85万台,增长29%;农机具配套比达到1:2.75,比2006年的1:2.1提高0.65;农机固定资产总值4.528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2.04亿元,增长81%。
粮油生产机械化成效突出,特色农机化发展有新的突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取得重大进展。以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为主的示范基地建设面积达到12.68万亩,水稻连片机械化示范基地48处。其中:10万亩板块基地1处,800亩以上15处,500亩以上13处。通过示范辐射,全县水稻机插面积达到9.7万亩,亩均增产8%。
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取得新突破。示范面积达到10万亩,示范基地36处。通过示范带动,全县农民购买油菜收割机236台、精量播种机102台,为提高油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打下了基础。
特色作物生产加工机械化示范推广下,棉花、畜牧、水产、茶叶、蔬菜、农产品加工机械发展较快,与大宗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同步增长。
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县拥有农机固定资产10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达到197户,拥有农机固定资产达到557万元,约占全县农机固定资产原值17%;全县农民自发组成,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9个,实现了“八有”。即:有注册、有场所、有章程、有制度、有挂牌、有活动、有合同、有收入。入社社员12300人、入社机械2500多台套、年社会化服务能力达到300万标亩。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托农业机械及其配套技术,承包流转土地,开展粮食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11万亩,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5%。农机维修、作业、销售已形成网络,三大市场相对健全。
采访中程吉良局长深有感触地说:“十一五”期间,黄梅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包括创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在内的“农业建"六县"、工业抓"四园"、旅游创"4A"的战略部署。进而,又相继提出了“一带三区”发展战略和“高昂龙头、起飞两翼、开发三沿、建设四城”的发展举措。始终把农业机械化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中,一并规划部署、一并贯彻落实、一并检查督办、一并考评考核,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全县各级各部门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全县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群众热情高涨、农机部门奋发有为的良好发展局面。
“十一五”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十一五”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的强农惠民政策,得益于县“四大家”领导对农机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全县农机系统干部职工克难奋进、脚踏实地、顽强拼搏的结果。成绩只代表过去,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倍加艰巨,面对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更高要求和期望。我们思想上不能有半点松懈,工作上不能有半点懈怠,管理体制上不能有半点折腾,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真正实现全县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以来,黄梅县农机局先后荣获“全国跨区机收先进单位”、“全国十五农机化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农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多项次受到省、市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表彰。2010年底,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并被列入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创建行列;农机化工作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县农业机械化工作,要按照“购机规模化、结构功能化、生产代理化、服务全程化、示范板块化、作业平安化、主体组织化、管理规范化”的思路。到2015年,实现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0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长30%;拖拉机、耕整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等主要农业机械5万台,比“十一五”末增长3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5%,比“十一五”末增加6个百分点;林、牧、渔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确保全县不出现重特大农机生产安全事故,一般事故率控制在1.5‰,实现全国农机化示范县目标。
机遇来源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法律法规政策的不断完善,必将为农机化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国家财政支持能力增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日渐成熟,必将为农机化发展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开辟广阔的空间。
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是世界农业科技进步的客观规律。《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对解决农机农艺融合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表明了其具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农民“买得起”农业机械,特别是性能先进的大型多功能农机短缺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要真正实现“用得好”、“有效益”,仍然任重道远。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是农机“用得好、有效益”的必要条件。我县作物栽培和收获技术模式千差万别,推广机械化生产方式受到明显的制约,现有的种植和收获的技术模式大部分是以手工作业方式为基础建立的,较少地考虑到机械化作业方式的技术特点。制订与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方式相协调的生产技术体系,已成为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许多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仅搞农机作业,还参与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他们在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方面有许多好的做法、措施。我们要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农机农艺融合中的优势作用,支持这类综合性合作社发展,加强农机化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广大农民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把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最大限度的融合起来。同时,我们要把农机与农艺作为一个产业技术整体对待,由农机与农业等有关部门共同配合,通过大力组织实施对农民的培训,让广大农民特别是农机手,更多地学习和掌握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相配套、相促进的技术。只有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市场的推动作用得到更大更有效的发挥,农艺农机融合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带三区”发展战略和“高昂龙头、起飞两翼、开发三沿、建设四城”发展举措,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农机化示范区建设为依托,以推广水稻育插秧、油菜直播及收获、棉花中耕施肥机械化等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为主攻方向,加强农机农艺融合,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促进技术创新,建设人才队伍,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
程吉良局长还郑重地告诉记者:我们组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争取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到1500万元,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农机大户的补贴力度,继续做好重点血防区补贴工作。配合县财政局抓紧修订《黄梅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专项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对农机购置补贴对象的回访和经销商的监督检查。通过合理确定购机优先次序和实施重点环节作业补贴等政策措施,优先保证关键和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的需要。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扩大水稻机插秧、油菜机播机收等作业补贴资金规模范围。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整合现有资金项目,加大对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的投入,深入推进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调整工作。
做好“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工作。积极向上争取,及早落实“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等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继续争取将我县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纳入《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等重大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加大对农机化基本建设投入。加强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扶持指导,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深入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示范建设活动。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机生产企业等开展“社企合作”。
深入贯彻《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规范农机维修经营审批事项,大力推进农机维修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开展大中型农业机械经销企业维修服务能力评定工作,推广先进农机维修技术和农机节能减排技术。
密切关注异常天气和农业灾情,迅速行动,科学组织调度农业机械开展抢耕抢收抢种、改种补种、机械化病虫害防治作业,积极参与兴修农田水利、修复损毁农田、抢运受灾物资,减少灾害损失,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部署做好春耕、“三夏”、“三秋”等重点农时农机化生产工作,及时收集发布农机作业市场供需信息,促进作业机具有序流动。扩大水稻、小麦跨区机收作业规模和范围,积极推进农机跨区作业向机播、机插、植保等领域扩展。
推进粮棉油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认真抓好粮棉油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县级重点抓好105国道沿线20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下乡平原地区10万亩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和1万亩棉花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县农机服务中心及各乡镇分中心重点抓好农机科技示范户、村级农机示范点的建设,高标准建设好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村65个,棉花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油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11个,蔬菜大棚连片3000亩。通过示范辐射,全面提升粮棉油生产机械化。加快发展茶叶、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协调推进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
不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巩固发展“平安农机”创建成果,深化“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活动。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和驾驶操作人员持证率均在95%以上,农机安全事故率在1.5‰以下。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知识竞赛。
做好农机化信息宣传,制定农业机械化新闻宣传工作要点。在重点时段、重点媒体掀起农机化宣传高潮,为农机化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加强《黄梅农业机械化信息网》建设,收集农机化网络舆情,大力推进农机化政务信息公开。
加强学习,增强能力。组织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强化农机化业务知识培训,改善干部知识结构,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深入研究农机化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战略性问题,把握发展规律,努力提高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干部队伍。
落实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转变会风文风,提升工作效能。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发扬艰苦奋斗、敬业拼搏、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树立务实亲民的良好形象。
程局长最后告诉记者,我们要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团结一心,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向党的十八大献礼,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进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责任重大、任务繁重、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切实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县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化农业进程、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应对复杂局面的信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