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农机补贴力度的加大,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不断进入农家,秸秆还田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深耕犁等农机具逐年增多,柴油机、电动机、动力喷雾器等更是普及,这些农业机械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村、镇级农机维修服务组织不健全,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低,维修质量差,配件不齐全等,致使各类农用机械使用者维修保养极不方便。在农忙季节,许多农民到农机管理部门,要求派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帮助指导维修小麦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和玉米联合收获机等。不仅耽误了农时,影响了农业生产,而且还增加了农民的费用开支。村级高标准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滞后,与当前农业机械的迅速增长极不相适应。
一、农机维修网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少,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匀
现有的农机维修网点分布不均匀,在交通便利的村,一个村有两三家农机维修网点;在交通不方便的边远村,尽管有各种农机具上千台,却没有一家像样的农机维修点,农机出现故障,农民要跑几里甚至十几里路到乡镇驻地去请人修理,有的甚至跑到城里来请人修理。造成有的村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的局面。
2、维修技术水平低,农机维修质量得不到保证
有的村级农机维修网点,修理设备简单,配件少,修理技术不高,有的就是直接拆换零件。一些农机经他们维修后,毛病照旧百出。有的修理业主对送修的农机夸大"病情","小病"说成"大病";有的本来很短时间可以修好的机具,他们说要4到5个小时;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却说报废不能用了,造成农机手多花钱,机具维修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
3、缺少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维修专业人才
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结构复杂,一次性投资大,农民购置一台收割机不容易,一旦在使用中出现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就会耽误农事,减少收入,造成损失,也挫伤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目前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的维修状况令人担忧,从县、乡到村,没有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的专业维修点,没有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的专业维修人才。厂家的"三包"服务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给农民的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维修造成极大不便。
二、加强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农机维修业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保障措施之一
自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又相继出台了多种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农民纷纷购置农业机械从事粮食生产,各种农业机械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原有的农业机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问题,使用中不断出现故障;新购置的农业机械,在使用中也不断需要修理。如果不及时维修,农机将会停止工作,浪费农民的投资,耽误农业生产,造成损失,这样就会挫伤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农机维修网点建设规范,布局合理,维修人员技术过硬,对有故障的农机及时就近进行维修,使之及时投入农业生产,发挥其作用,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才能购农机放心,用农机舒心,才能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又好又快发展。
2、农机维修业是农机连续进行农业生产作业的迫切需要
"农民要致富,发展农机是快路"。这是农民致富的经验总结。目前,农业机械已成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经济建设不可少的先进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中,农机出现故障,农机维修人员及时帮助修复,及时投入农业生产,不误农时。如果有故障的农机得不到及时修复,抢农时、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作业功效,增加经济效益都是一句空话。实践证明,农机维修业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是农机连续进行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
3、农机手需要农机维修点为其服务
就目前情况看,农机手在农机出现故障时存在三种情况:一是农机出了小故障,自己动手修复;二是觉得农机维修苦、累、脏,自己不愿动手,直接送到农机维修点去修理;三是农机手缺乏农机技术检修知识和技能,出了故障,不会排除,而送到农机维修点或叫修理工去修理。这部分农机手,今天购买了农业机械,就成了农机手,他们没有参加专业技术培训,不熟悉不掌握农机知识和农机检修技能,在使用农业机械过程中需要农机维修点为其搞好服务。
4、农机维修业是节能的需要
农机维修业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现有机械的再利用。农机的旧件修复代替更换新件,会大大降低维修费用,从而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因此,农机维修业具有节能、节材的作用。农机维修业的发展,是节能的需要,也是农业机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加快村级农机维修网点规范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
农机局把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工作摆在重要工作日程。把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制定完善年度培训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强化责任措施,在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上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相结合,积极争取国家部分培训经费,弥补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的问题,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把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相结合同培训同提高,使学员考试考核合格后获得修理工技能资格证书,更好地就业和创业。把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与送农机科技下乡活动相结合,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方便农民、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支农农惠强农政策引导下,近几年来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迅猛发展,农民购买使用的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的维修高峰期即将到来,加强大中型收割机及大型农机具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合理布局农机维修网点,加强其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机维修质量,已成当务之急。农机局在培训方法上,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边操作,让学员听了就懂,学了会做。
2、农机维修网点合理布局
在农机维修网点的布局上,一是要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达到农机维修"就地就近,少花钱,时间短,质量好"的要求,农机维修点服务辐射范围方圆在5公里。二是经济效益原则。每建一个农机维修网点,都应根据农业机械分布情况及农业机械的使用年限,进行维修成本估算和盈亏分析,应保证维修点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3、严格农机维修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十一条指出,国家加强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农业机械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等标准。根据农村的实际,应严格执行拖拉机、柴油机、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维修质量标准,以提高维修质量,维护农民或农机维修人员的合法权益。
4、加强监督管理和服务工作
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监管,依法严格对农机维修网点的审定、修理工考核、维修质量等监督检查。一是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修理设备和仪器。二是向农机维修人员传授农机维修技术,帮助解决维修中的难题。三是建立科学的农机维修制度,引导农机手及时参加季节性检修制度,对投入春耕、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重要农时前对农机进行检修,把农机故障提前排除,确保技术状况良好。四是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农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遵纪守法,诚信为民服务的素质。五是鼓励村级农机维修网点实行维修与零配件供应一体化服务,建立农机生产厂家和配件供应商"三包"服务点,把农机维修服务工作前移到村级,方便农民。六是依法规范和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监管,深化“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强化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进农机维修节能减排,认真落实农业部《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农机维修投诉监督机制,及时处理维修质量投诉,切实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李连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