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曹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在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2年,曹县共争取补贴资金资金1410万元,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到户,与往年相比今年在争取补贴资金资金总量、购机总数和享受补贴人数上都有较大提高。曹县农机部门为切实抓好农机购置补贴重点民生工程建设,确保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到实处,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阳光操作,强化责任,注重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进度快、措施实、效果好。进一步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促进了农机化水平快速提升,使广大购机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
一、作用和成效
1、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激发了农户购买农机的积极性。2012年,曹县农机局补贴机具276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87台,小麦收割机113台,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23台,播种机240台,深松机93台,还田机101 台,田园管理机545台及畜牧养殖机械等,受益农户达1241户,直接带动农民用于购置各类农业机械资金投资5000余万元,农机作业领域由种植业向畜牧水产业、设施农业等领域拓展,作业环节由生产环节不断向产前、产后延伸。使我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新的提升,有效提高了我县农业机械综合生产能力,农机装备结构逐步优化,装备水平逐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显著增加。启动了农村更宽领域的农机市场,对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2、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机化发展的良性循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增收,粮食增产”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提高了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曹县农机化装备水平,新机具、新技术在我县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淘汰了落后的耕作方式,节省了农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先进农业机械逐步得到了普及,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将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区在逐步扩大,即解决了秸秆的出路问题,改善了土壤结构又解决了让各级政府头疼的焚烧问题,迫使农民认识科学,掌握科学,使用科学。
3、农机购置补贴的实施推动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已有农机合作社76家,入社社员1140余人,合作社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30余台,联合收割机300余台,其他各种配套农具1520余台(套),资产总额达17480万余元。农机合作社以其农机装备优势、农业技术优势和组织化程度高优势,带领农业走向产业化,提高了农业的产出效益,促进了农机化服务产业的形成。据统计,今年合作社占了我县农机作业总量的50%。2012年农机专业合作社共购买补贴具613台。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带动了农机科技示范园的发展。在主要粮食生产方面,补贴了小麦联合收获机、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机、土地深松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一系列先进的机械化作业机械,在原有青菏办事处张菜园、古营集镇祝店、桃源集镇大寨、侯集镇周庄等示范园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建立多个县乡两级农机科技示范园,使我县保护性耕作示范园达28个,覆盖了曹县所有乡镇办事处,进一步示范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特别是在省农机局杨宾云处长等领导的具体帮助下,在仵楼乡南园村建立了2000亩的《曹县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创新示范园》,主要补贴了农哈哈2BMSQFY-4 型玉米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将土地深松环节提前到夏季进行,非常有利于玉米的生长,产量大幅度提高,并得到了广大机手和农民的认可。在经济作物生产方面,补贴了适用于经济作物生产的机械设备,建立了多个不同的经济作物科技示范园,使曹县的芦笋、花生、山药、土豆、大蒜等经济作物都使用了机械化种植和联合收获技术。解放了大量劳动力,推进了我县经济作物机械化上台阶、上水平,成效显著。
5、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新机具新技术在我县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节省了农时,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增加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农机补贴项目的实施, 我县农机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让更多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年平均创劳务收入2.5万元左右。
二、问题和不足
1、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额度不足。曹县县大,地广人多,尽管上级拨付的补贴资金额度逐年加大,但还是远远不够,曹县劳动力人数达60多万人,其中一半为富余劳动力,仅18—30岁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完全劳动力就超过15万人。但是今年仅仅可以补贴大型农机具1000余台,只有1241户农民受益,而全县大多数农民无法享受到补贴。
2、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经费不足。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推广先进实用农机具,工作内容方面,要求从政策宣传、部门协调、组织实施、示范演示、技术培训、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给农民提供方便和服务,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因我县财政困难很难保证工作经费全面落实。因此,对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也带来一定的困难。
3、个别补贴产品的质量问题、部分机械生产厂家售后服务不够到位也影响了农民的购机热情。
4、部分补贴产品价格高于市场价,群众很难接受;补贴产品价格一路上涨,挫伤了农民的购机热情。
5、程序复杂,给农民购机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小机具如弥雾机每台机具补贴100元,有的乡镇村离县农机局有七八十里路,从报名到购机,购机者本人要往返六七趟,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购机造成负担。
三、措施和建议
为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议继续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财政也应当增加配套资金,进一步壮大补贴资金规模,增加补贴资金数额,提高补贴标准,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党的惠民补贴政策。
2、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适当安排一定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专项经费。实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比如请新闻媒体宣传和公示,印发补贴资料等,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农机管理部门的开支。在实行部门预算,经费包干的情况下,要按程序按要求做好工作,又没有可靠的工作经费,将会使实施操作单位处于被动境地,从而影响工作开展。为保证工作质量,建议拨付一定的工作经费。减轻农机部门的负担,更好地促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议上级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细化对农机生产厂家及经销机构的监督措施,督促他们进一步提高补贴农机具的产品质量,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严把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准入关”,加强对农机具生产厂家及经销商从生产到销售的监督与管理。
4、简化规范操作程序,方便农民购买补贴机具。确保购机农民能及时、快捷的享受到便民服务,切实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达到惠农、强农、助农、护农的良好效果。(曹县农机局 袁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