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曹县是一个拥有197万亩耕地的农业大县,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达140万亩。多年来,玉米生产过程特别是收获环节多采用人工方式,玉米收获机械化程度偏低已成为制约全县农机化发展的瓶颈。因为玉米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最大、作业环境最差的环节当属玉米收获。靠人工收获不仅占用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而且生产率低、成本高。这是与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的。
近年来,曹县农机部门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玉米机械化收获上来,组织实施了以玉米机收为重点补贴内容的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发动、现场推介、典型示范等措施,积极推动全县玉米机收工作的开展。广大农民群众开始认识玉米机收的好处,机收面积逐年增加,玉米生产机械化正在健康发展。目前,曹县玉米收获机保有量766台,玉米秸秆还田机3500台,2012年玉米机收面积虽然有了新的突破,但是玉米机收率还不高,玉米机械化收获程度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尚需要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1、认知度不够到位。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玉米收获周期长,不像小麦收获那样受季节天气影响大,早收晚收几天没问题,即使遇到阴雨天气,也不会造成大的损失。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习惯于玉米果穗不脱皮,以便于悬挂于家中,待冬闲时再人工脱粒。机械收获的玉米穗经过脱皮,无法悬挂,不便于晾晒,也是影响农民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其中一个因素。
2、农机农艺不适应。目前曹县玉米种植主要有平作、间作套种两种模式,有用三行、四行播种机播种的,有人工点播的,有用一行简易播种机播种的,行距从400~750mm多种规格,而目前推广的玉米联合收获机割台为卧式摘穗辊型,要求对行作业,一般适应600~700mm的规格,对多规格行距难以适应,出现农艺农机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机收的发展。
3、机械性能待提高。现有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制造质量和性能,虽然较之以往有较大提高,但仍存在行距适应性差、性能不稳定、损失率偏高等问题。特别是互换割台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存在一些设计和生产质量上的问题,加之不同生产企业从配件到整机技术自成体系,互换性差,零件难以通用,一旦出现损坏,需找原生产厂家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均有待提高。
4、收获机价位偏高。目前一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市场尚需10多万元,一台两行背负式玉米单机也在近3万元,加之拖拉机动力部分总价不低于9万元,近两年新推出的小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价位也在7万元。在目前玉米收获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用机户农民整体经济支付能力不强,购机户的盈利空间较小,资金回收期较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5、机械作业效益低。受雇用驾驶员工资和柴油涨价等因素的影响,农机作业成本大幅度提高。收获一亩玉米作业费 70元左右,对用机户来说已经感觉很高了,再高就难以接受。尽管这样,购机户仍赚不到多少钱,其经济效益并不可观。
6、自然条件影响大。由于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常使玉米出现倒伏、果穗下垂等现象,而玉米联合收获机机械化作业要求玉米秸秆倒伏率小于5%,果穗下垂率小于15%,致使玉米宜收面积减小。特别是玉米收获季节一旦遇到较大的秋雨,玉米联合收获机根本无法下地作业,严重挫伤了玉米收获机手的积极性。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全县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进程,需采取得力措施,针对不同情况,尽快加以解决。
三、措施和对策
一是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好规划,把玉米生产机械化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解决玉米收获机械化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大玉米机收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把玉米收获机的推广应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
二是政策倾斜,加大补贴力度。一方面是购机补贴。重点扶持玉米收获机,最好在目前补贴的基础上,提高玉米联合收获机的补贴标准,调动广大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尽快提高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拥有量。另一方面是作业补贴。对购机户和农民予以适当的油料和资金补贴,缓解收获成本高的矛盾,调动农民用机的积极性,扩大玉米机收市场,提高玉米机收水平。
三是完善技术,加强技术监督。生产厂家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完善机具性能,确保售出的每台机具都能正常作业,让农机户无后顾之忧。农机管理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玉米收获机使用和服务情况,处理质量和服务纠纷,做好用前培训、用中服务、用后回访,搞好跟踪服务,保证玉米机收作业的顺利进行。
四是加强培训,提高机手素质。充分发挥农机部门的技术优势,做好对购机机手作业前的培训。理论与实物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使机手们能够熟悉机械性能,掌握操作技能,减少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人为故障和损失,提高利用率。
五是建设园区,做好示范带动。建设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在示范园区内召开演示会、观摩会,现场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算、带着农民干。让农民看到实际作业效果,亲身感受到玉米机收的优越性,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主动购买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
六是密切配合,搞好部门协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机农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实现农机农艺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的有效配合,大力推广适合玉米机收的玉米机播技术,提高玉米收获机对行作业的功能,推进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
七是广泛宣传,加大引导力度。通过赶科技大集、发放明白纸、开展科技下乡、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农民更好更广泛地了解玉米机收的新机具,掌握新技术。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部门在农机技术试验、示范、培训、维修等方面的优势,搞好玉米收获机的引进与推广。充分利用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力量,让他们率先应用玉米收获机,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实现玉米收获机由推广阶段向普及阶段过渡。